游客
题文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令老仆艺 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 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 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 大丈夫哉

诚:是

B.得志,与民

由:遵循

C.御史 学宫

诣:到

D.属吏 伏谒

咸:都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倒悬 /父命

B.独行 道/ 迁淳安知县

C.谒当 属礼/ 顺为正者

D.是焉得 大丈夫乎/昨闻海令 母寿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私拟作群鹤舞空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1)项为之( ) (2)为之怡然称快( )  (3)以虫蚁兽(   )
用自己的话说说“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的意思。
请找出这篇短文的中心句。
作者为什么会对捉到的癞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括母上书言于王
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孝成王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帛,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乎?”王曰:“不也。”
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君子谓括母为仁智。
(选自西汉?刘向《烈女传?赵将括母》)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始妾其父()②王以为其父乎( )
③故不加诛 ()④君子括母为仁智()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王以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A.以天下事为己任 (《赵普》) B.可以为师矣(《论语》八则)
C.乘奔御风不以急也(《三峡》) D.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说》)

用“|”画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王 以 为 若 其 父 乎?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赵母认为赵括与其父在带兵上有怎样的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一)公输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指出下列选项中划线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A.才美不外见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彼竭我盈,故克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寓言《曾子杀彘》,回答小题。(6分)
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2分)
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三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 B.时先主新野大泽乡
C.遂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 D.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

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臣卑鄙”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扶苏以数谏故
C.遂许先帝以驱驰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A.“臣本布衣”中的“臣”指诸葛亮;“君谓计将安出”中的“君”指徐庶。
B.甲乙两段叙了同一件事,但两段内容叙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重在表现诸葛亮人物的不同凡响,后者重在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C.“时先主屯新野”说明刘备当时的处境极其困难,需要贤人来帮助他。
D.“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此句是刘备前半生经历的概括,也表明他向诸葛亮问计的诚恳态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