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文言文阅读
(甲)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将军宜枉驾顾之 | B.时先主屯新野屯大泽乡 |
C.遂许先帝以驱驰高可二黍许 | D.咨臣以当世之事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
下列句中的“以”与“先帝不以臣卑鄙”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咨臣以当世之事 | B.扶苏以数谏故 |
C.遂许先帝以驱驰 |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 )
A.“臣本布衣”中的“臣”指诸葛亮;“君谓计将安出”中的“君”指徐庶。 |
B.甲乙两段叙了同一件事,但两段内容叙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前者重在表现诸葛亮人物的不同凡响,后者重在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之恩。 |
C.“时先主屯新野”说明刘备当时的处境极其困难,需要贤人来帮助他。 |
D.“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此句是刘备前半生经历的概括,也表明他向诸葛亮问计的诚恳态度。 |
三 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亭午:⑵沿溯阻绝溯:
⑶飞漱其间飞漱:⑷属引凄异属引: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⑵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四季多变的美的典范。请你结合选文内容,仿照
“示例”内容,说说三峡的美还体现在何处。(请勿抄写示例)
示例:三峡的美,美在山,美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险峻。
三峡的美,美在,美在。下列两则材料都在描写水的特点,请具体分析它们在描写的角度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材料一: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三峡》
材料二: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郑牢谏山云
山云出镇①广西,有郑牢者,老隶②也,性直敢言。公谓之曰:“世谓为将者不患贪,我亦可贪否?”牢曰:“公初诣广西,如一新洁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不可洗也。”公又曰:“人云土夷③馈送,却之则疑且忿,奈何?”牢曰:“居官黩货 ④,则朝廷有重法。公不畏朝廷,反畏蛮子⑤。”公笑而纳之。山云镇广西逾十年,廉操始终不渝。固不由牢,牢亦可尚也。
【注释】①出镇:到外地镇守。 ②隶:差役。 ③土夷:土著人。 ④黩(dú)货:贪污受贿。 ⑤蛮子: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贬称。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公初诣广西 ()②则朝廷有重法 ()③公笑而纳之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例:却之则疑且忿之:代词,代馈送的物品。
A.宋何罪之有 | B.环而攻之而不胜 |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D.吾妻之美我者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兔子的意思。
世谓为将者不患贪。本文郑牢进谏山云和邹忌劝说齐王纳谏的方式有何不同,试做分析。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小惠未徧( )②牺牲玉帛()
③公将鼓之()④遂逐齐师()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
本文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刻画曹刿,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作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乙】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解释划线的词语。
陟罚臧否臧否 平明之理理
严闻亮卒闻虽仇必赏虽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太宗谓房玄龄等曰 太守谓谁(《醉翁亭记》) |
B.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
C.立闻亮卒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
D.发病而死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译文:
(2)诸葛亮为丞相,甚平直。译文:请用 /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亮 之 为 政 开 诚 心 布 公 道【乙】文的哪句话最能诠释诸葛亮提出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主张?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①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盍②仿而效之。”余曰:“虫踯躅③不受制,焉能仿效?”芸曰:“有一法,恐作俑④罪过耳。”余曰:“试言之。”曰:“虫死色不变,觅螳螂蝉蝶之属,以针刺死,用细丝扣虫项系花草间,整其足,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不亦善乎?”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注释】 ①芸:作者的妻子陈芸。②盍:何不。
③踯躅:徘徊,文中指虫子不停地跳动。④作俑:比喻倡导做不好的事。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画一处)
觅 螳 螂 蝉 蝶 之 属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项为之强②觅螳螂蝉蝶之属下面各项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藐小之物②盍仿而效之 |
B.①必细察其纹理②整其足 |
C.①徐喷以烟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D.①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②乡为身死而不受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余喜,如其法行之,见者无不称绝。甲乙两段文字共同展现了沈复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