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温度下,在一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X和1 mol Y,发生如下反应:
2X(g)+Y(g)a Z(g)+W(g) △H="-Q" kJ·mol-1(Q>O)(a是正整数)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kJ,物质X的转化率为α;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
(1) 化学计量数a的值为______________
(2) 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温度升高,平衡常数K的值_______________;保持温度不变,再充入一定量的X,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K的值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有同学认为,Q1一定小于Q,你认为该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
(4) 维持温度不变,若向该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X和2 mol Y,当反应达到平衡后,物质X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
A.一段时间内,生成2molX同时就生成1molW
B.反应速率V(X)=2V(Y)
C. 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6)维持温度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加入的物质的量如下列各项,则反应达到平衡后放出的热量仍为Q1 kJ的是_____________(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
A.2 molX、1mol Y、1molAr
B.a molZ、1mol W
C.1 molX、0.5mol Y、0.5a molZ、O.5 mol W
D.2 molX、1mol Y、lmolZ
.X、Y、Z、L、M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L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⑴M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 Z、X两元素按原子数目比l∶3和2∶4构成分子A和B,B的结构式为_______。
⑶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L同一主族,Se原子比L原子多两个电子层,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学式为_______。该族2 ~ 5周期元素单质分别与H2反应生成l mol气态氢化物的反应热如下,表示生成1 mol硒化氢反应热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99.7 mol·L-1 b.+29.7 mol·L-1 c.-20.6 mol·L-1 d.-241.8 kJ·mol-1
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Cu(OH)2悬浊液;②浓硝酸;③AgNO3溶液;④碘水。
为了鉴别下列四瓶无色溶液,请你选择合适的试剂,将其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葡萄糖溶液(2)食盐溶液
(3)淀粉溶液(4)鸡蛋清溶液
(6 分)课本“交流•研讨”栏目有这样一组数据:破坏1mol氢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436kJ能量;破坏1/2mol 氧气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49kJ的能量;形成水分子中1 molH—O键能够释放463kJ 能量。
下图表示氢气和氧气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请将图中①、②、③的能量变化的数值,填在下边的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 kJ ②________________ kJ ③_________________kJ
(1)20世纪30年代,Eyring和P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如图是NO2和CO反应生成CO2和N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说明这个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NO2和CO的总能量(填“>”、“<”或“=”)CO2和NO的总能量。
(2)在某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5mol NO2和1mol CO,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O2+COCO2+NO,2 min时,测得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为0.2 mol ,则:
①该段时间内,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为。
②假设此反应在5 min时达到平衡,则此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③下列事实能够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气体的质量保持变 | B.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 D.NO2的消耗速率与CO2的消耗速率相等 |
E.容器内气体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装置 |
(Ⅰ)![]() |
(Ⅱ)![]() |
(Ⅲ)![]() |
现象 |
二价金属A不断溶解 |
C的质量增加 |
A上有气体产生 |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甲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乙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四种金属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