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省小学生聂利为了探究“蜜蜂靠什么发声?” 她剪去蜜蜂的双翅,蜜蜂依旧发出“嗡嗡”的声音,结果表明:蜜蜂并不是靠        发声的。她又用大头针捅破了蜜蜂翅膀下的小黑点,蜜蜂就不发声了。聂利认为蜜蜂的发声器官就是小黑点。不管聂利的发现是否正确,我们应该学习她的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声音的产生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研究小组中甲、乙、丙三位同学作出如下猜想:
甲: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乙: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丙: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实验室备有几种电阻丝,参数如下表。

编号
材料
长度/m
横截面积/mm2
a
镍铬合金丝
1.0
0.2
b
镍铬合金丝
1.0
0.1
c
镍铬合金丝
0.5
0.1
d
锰铜合金丝
0.5
0.1



如图17所示,是为完成探究连接的实验电路。
(1)实验中应通过比较的大小,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达到验证猜想的目的。(2)若要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则应该选用两根电阻丝(填编号)进行对比实验。
(3)选用b、c两根电阻丝进行对比实验,是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12 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6 cm,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A的像,他再取一支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B与A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为cm。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某小组同学利用焦距为10 厘米的凸透镜、高为3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进行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 、像距v以及所成像的高L分别记录在下表中。在验证得到凸透镜成像的初步规律后,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下表的后两列中。

①根据实验需要1-6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 随物距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②根据实验序号1-6 的数据,分析比较像高L与v/u 的变化情况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像时,
③该小组同学继续利用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 1-3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变化量u与相距变化量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根据实验序号1-6 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 变化时, L、u + v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得初步结论是:

小华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实验器材齐全且完好,电源的电压有2、4、6、8、10 和12 伏六档,滑动变阻器有A.B两个(A标有“10 1A”字样、B 标有“ 20 2A字样”),待测小灯标有“2.5V”字样。小华选用电源的电压为6 伏档,并选取一个变阻器进行实验。他正确连接电路且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时,发现小灯发光较亮,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a)、(b)所示

①测定小灯的额定功率需要测量和记录的物理量是,判定该小灯正常发光的方法是
②小华在实验中,选用的变阻器是(选填“A”或“B”)
③若要测出该小灯的额定功率,小华可采用的方法有:方法一方法二

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利用木块A.砝码B.弹簧测力计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然后通过木块A上增加砝码B以改变A 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并用测力计测量木块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三次实验中木块A的速度大小关系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比较(a)和(b)两图可知:
②比较(a)和(c)两图可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