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一个化学平衡体系,采取以下措施,一定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 A.加入一种反应物 | B.增大体系的压强 | C.升高温度 | D.使用催化剂 |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 B.1 mol 该物质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1mol氢气 |
| C.该物质能发生酯化反应 |
| D.该物质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
某温度下,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
2HI(g),下列情况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 |
| B.气体的总质量不再改变 |
| C.混合气体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再改变 |
| D.单位时间内每消耗1 mol I2,同时有2 mol HI生成 |
X、Y、Z为同周期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 B.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X>H2Y>ZH3 |
| C.非金属性:X>Y>Z | D.阴离子的还原性:Z3—>Y2—>X— |
某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比K层与M层电子数之和的两倍多2,则该元素是()
| A.Na | B.Mg | C.Al | D.Cl |
若将长式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号取消,从左到右改为18列,碱金属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18列。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
| B.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
| C.第3列元素种类最多 |
| D.第16、17列元素不都是非金属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