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型的类型中的纯合子的比例为 ( )
A. 1/3 B. 1/16 C. 1/8 D. 1/9
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a中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
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
下列有关神经系统中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兴奋产生时,兴奋部位的细胞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
B.兴奋传递的单向性与递质的存在、释放和作用部位有关 |
C.兴奋沿神经纤维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速度比在突触内的传递速度快 |
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可导致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兴奋 |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
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抑制 |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抑制 |
右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细胞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
A.a、c、d | B.只有c、d | C.只有a、c | D.只有c |
人体对环境能作出适应性反应,这主要是什么对人体机能进行调节的结果
A.神经 | B.神经系统 | C.反射 | D.突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