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9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其中a为电解质溶液, 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X的电极名称是           (填写“阳极”或“阴极”)。
(2)若要用该装置电解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X电极的材料是         ,Y电极的材料是                
(3)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食盐水,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一段时间后,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Y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4)若要用电镀方法在铁表面镀一层金属银,应该选择的方案是          

方案
X
Y
a溶液
A

石墨
AgNO3
B


AgNO3
C


Fe(NO3)3
D


AgNO3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探究电解池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看成是一个S原子取代了Na2SO4中的一个O原子而形成。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运用类比学习的思想,通过实验探究Na2S2O3的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Na2S2O3是否与Na2SO4相似具备下列性质呢?
猜想①:
猜想②:溶液呈中性,且不与酸反应;
猜想③:无还原性,不能被氧化剂氧化。
【实验探究】基于上述猜想②、③,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或
预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猜想②

溶液pH=8

向pH=2的硫酸中滴加Na2S2O3溶液

S2O32—+2H=S↓+SO2↑+H2O
猜想③
向新制氯水(pH<2)中滴加少量Na2S2O3溶液
氯水颜色变浅

【实验结论】Na2S2O3能与酸反应,具有还原性,与Na2SO4的化学性质不相似。
【问题讨论】
⑴甲同学向探究“猜想③”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并据此认为氯水可将Na2S2O3氧化。你认为该方案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⑵请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a2S2O3被氯水氧化。该实验方案是

重铬酸钠(Na2Cr2O7·2H2O)俗称红矾钠,在工业方面有广泛用途。我国目前主要是以铬铁矿(主要成份为FeO·Cr2O3,还含有Al2O3、MgO、SiO2等杂质)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①中涉及的主要反应有:
主反应:4FeO·Cr2O3+8Na2CO3+7O28Na2CrO4+2Fe2O3+8CO2
副反应:SiO2+Na2CO3Na2SiO3+CO2↑、Al2O3+Na2CO32NaAlO2+CO2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

沉淀物
Al(OH)3
Fe(OH)3
Mg(OH)2
Cr(OH)3
完全沉淀时溶液pH
4.7
3.7
11.2
5.6

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 “①”中反应是在回转窑中进行,反应时需不断搅拌,其作用是。两个副反应均为吸热反应,但在高温下均能自发进行,其原因是
⑵ “③”中调节pH至4.7,目的是
⑶ “⑤”中加硫酸酸化的目的是使CrO42转化为Cr2O72,请写出该平衡转化的离子方程式:
⑷ “⑦”中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析出红矾钠,依据是

某校三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对“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作用得到的砖红色沉淀是Cu2O”提出质疑。
(1)甲小组认为红色沉淀不一定是Cu2O,为此展开了确定红色沉淀成分的研究。
步骤一:提出假设::
步骤二:查阅资料。得出:① +1价的铜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② 在空气中灼烧氧化亚铜生成氧化铜。
步骤三:设计方案、实验。

A.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B.取该红色沉淀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
C.取该红色沉淀a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放在干燥器里冷却,
再称重,反复多次至固体恒重,称得质量为bg,比较a,b的关系
D.取该红色沉淀装入试管里,加入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有银白色

沉淀析出。
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填字母)
(2)乙小组针对甲小组的假设,另设计如如下图装置进行验证。

若按乙组装置定性检验上述红色沉淀成分,可根据现象的发生与否即可判断。
若按乙组装置定量测定上述红色沉淀的成分,你认为理论上应该测定下列哪些物理量(填序号)。
①通入氢气的体积;②反应前红色沉淀和硬质玻管的总质量;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和硬质玻璃管的总质量;④实验前干燥管质量;⑤硬质玻璃管质量;⑥锌粒质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⑧实验后干燥管质量
该实验装置中距实际可行性方面存在的缺陷有
(请写出两点)。

废旧塑料回收和利用是减轻“白色污染”、实现资源再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课题】废旧聚丙烯塑料热分解主要产物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石蜡热分解的产物为常温下的气态烃和液态烃
②CuO能将烃氧化成CO2和H2O
③苯甲酸能溶于苯
【实验设计】





【实验记录】
①B装置试管中有液态物质生成;②C中溴水的颜色变浅;③E装置中黑色氧化铜变红;④F装置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问题讨论】请你参与实验设计的评价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1)经分析得知B装置试管中的液态产物是甲苯和苯的混合物。若要除去其中的甲苯,实验操作方法是
(2)C装置的作用是
(3)如果不设置D装置,对实验结论产生的影响是
(4)甲同学认为从C中出来的气体是氢气,乙同学认为还可能有其它成分。你认为其他成分可能是
。为完善实验设计,请在上图方框内画出装置图并注明其中盛放的试剂名称。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l-丁醇、浓H2SO4和溴化钠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备1-溴丁烷,并检验反应的部分副产物,设计了如下装置,其中夹持仪器、加热仪器及冷却水管没有画出。
请根据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⑴关闭a和b、接通竖直冷凝管的冷凝水,给A加热30分钟,制备1-溴丁烷。冷凝回流的主要目的是
⑵理论上,上述反应的副产物可能有:丁醚(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1-丁烯、溴化氢、硫酸氢钠、水等。
①熄灭酒精灯,在竖直冷凝管上方塞上塞子、打开a,利用余热继续反应直至冷却,通过B、C装置检验部分副产物。B、C中应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②有同学拟通过红外光谱仪鉴定所得产物中是否含有“-CH2CH2CH2CH3”, 来确定副产物中存在丁醚。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⑶为了进一步分离、提纯1-溴丁烷,该兴趣小组同学查得相关有机物的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1-丁醇
-89.5
117.3
1-溴丁烷
-112.4
101.6
丁醚
-95.3
142.4
1-丁烯
-185.3
-6.5

请你补充下列实验步骤,直到分离出1-溴丁烷。
①待烧瓶冷却后,拔去竖直的冷凝管;
;③
;⑤,收集所得馏分。
⑷若实验中所取1-丁醇、NaBr分别为7.4 g、13.0 g,蒸出的粗产物经洗涤、干燥后再次蒸馏得到9.6 g 1-溴丁烷,则1-溴丁烷的产率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