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氢钠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生活中用途广泛。小红同学设计实验对碳酸氢钠的性质进行了探究。请你参与她的探究活动。
【探究实验1】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现象:溶液变成浅红色。 结论: ①。
【探究实验2】能与酸反应。
【实验方案】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现象: 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
【探究实验3】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并进行实验。
现象: 试管口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充分加热后,试管中留下白色固体。
结论:碳酸氢钠受热有二氧化碳.水和白色固体生成。
请你帮小红设计实验,证明试管中留下的白色固体是
,而不是
。(所选试剂不能用酸)
步骤: ④ ;
现象: ⑤ 。
试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⑥ 。
【拓展应用】根据以上探究,请说出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⑦ 。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内小明同学认为有两种可能:
猜想1:该溶液没有变质
猜想2:该溶液全部变质
(1)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还有一种可能,请你补充出猜想3:。
(2)小润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小润认为该溶液没有变质,小军认为小润的说法有错,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军同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而后小军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小军认为猜想3正确,你认为他的判断是否正确_______(填“正确” 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验证猜想3,小红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报告的填写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取样,,过滤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3成立 |
2.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______ |
【反思与交流】久置的固体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
a.Al>Cr>Cub.Cr>Al>Cuc.(1)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
Cr |
Al |
Cu |
与盐酸反应的现象 |
气泡产生缓慢,金属逐渐溶解 |
气泡产生剧烈,金属迅速溶解 |
无气泡产生,金属无变化 |
【控制实验条件】打磨三种金属的目的是(2);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3)(填假设中a、b或c)。写出铬(铬与盐酸反应后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的物质是(5)。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废烧碱(含少量Na2CO3、NaCl、MgCl2、CaCl2等)制Na2CO3·10H2O。
【制取流程】
【相关资料】①Na2CO3+H2O+CO2=2NaHCO3
②2NaHCO3Na2CO3+H2O+CO2↑
③在NaH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可发生反应:2NaHCO3+BaCl2=BaCO3↓+2NaCl+ H2O+CO2↑
④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在不同温度下析出的晶体如下图所示:
【问题讨论】
(1)滤渣主要成分为Mg(OH)2和,产生Mg(OH)2的化学方程式。
(2)操作Ⅰ需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3)取少量溶液B,加入BaCl2溶液,充分混合,若观察到(填现象),则溶液B中含NaHCO3。
(4)结晶后,过滤时的温度须低于℃。
(5)“母液”不能沿流程中虚线路径循环使用,原因是(选填序号)。
①“母液”不含Na2CO3
②“母液”多次循环后,NaCl含量增加
【组成确定】
(6)取少量粗产品,加水溶解,加足量(选填数字序号,下同),充分搅拌,再加少量,无沉淀,证明其中不含NaCl。
①AgNO3溶液 ②稀盐酸 ③稀硝酸
(7)兴趣小组同学取32.8g干燥粗产品,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1:Na2CO3·10H2O加热至32℃,开始分解失水,充分加热可完全失水;NaHCO350℃时开始分解270℃时完全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
查阅资料2:Ba(OH)2溶液能吸收CO2:Ba(OH)2+CO2=BaCO3↓+H2O
①实验前要先,再装入粗产品;
装置A的作用是。
②粗产品加热至270℃,据(填装置编号及现象),可知粗产品中含NaHCO3。测得C、D共增加m1,E质量增加m2,则m1∶m2(填“>”、“=”或“<”)9∶22。
实验测得m2=1.1g,则可推算32.8g粗产品中含有NaHCO3的质量为g。
③当加热至36℃时,测得B中剩余固体27.4g,则该剩余固体是(填化学式)和NaHCO3的混合物。(此空2分)
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一、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二、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写化学式)。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测】
查阅资料1:Mg(HCO3)2能溶于水。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② 白色固体可能是;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实验】
① 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溶液,观察到,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查阅资料2: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②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
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22.6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1.8g,则白色固体中含有,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8.8g,则固体中MgCO3与Mg(OH)2的质量比为。
有一包固体样品,可能是碳酸钠、硫酸铜、氢氧化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成分,李老师取用一定量样品,加水溶解,过滤得到白色沉淀甲和无色滤液乙。
【探究活动一】自主小组探究白色沉淀甲的成分。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白色沉淀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沉淀消失 |
白色沉淀甲中一定含有 |
【探究活动二】合作小组探究固体样品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 |
取无色滤液乙,加入碳酸钠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无色滤液乙中一定不含氯化钡 |
2 |
取适量无色滤液乙,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
生成白色沉淀 |
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 |
3 |
取实验步骤2中的滤液,滴加溶液 |
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存在氢氧化钠 |
【反思】实验步骤2中加入过量试剂的目的是。
【结论】通过两个小组的共同探究,得出了原固体样品中含有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