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图是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菠菜产量的影响而绘制的实验结果曲线,乙图表示菠菜细胞部分结构中的某些代谢过程,图中①—⑦代表各种物质,A、B代表两种细胞器。据图回答:

(1)由甲图可知,温度影,响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实质是温度影响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中相关的                        ,其中             过程中的酶对温度更敏感。
(2)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含义是                 ,温度为25℃时菠菜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的相对值为____(以CO2相对值表示)。
(3)若日温恒定在35℃时,菠菜将____(能或不能)正常生长,理由是            
(4)乙图中            (填代号)代表细胞生命活动可直接利用的一种能源物质,B中的色素主要吸收____光。
(5)若A中释放的CO2除进入B外,还有一部分释放到细胞外,则意味着         。一个CO2分子从A中释放到细胞外需经过         层磷脂分子。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人工湿地的作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飞机草是我国热带地区危害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测定某入侵地飞机草的不同器官在光照充足条件下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结果如图1所示。

(1)由图可知,除了叶片以外,其它器官中的光合速率最大。飞机草通过光合作用同化的能量,除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外,其余部分
(2)飞机草分泌的一些挥发性物质能够抑制多种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并使一些食草动物中毒。这有利于飞机草与本地植物光和生存空间。长此以往,飞机草的大量繁殖会降低本地生态系统的
(3)关于飞机草成功的入侵,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入侵种群在迁入新环境后发生适应性变化,把原来用于防御原产地天敌的能量投入到生长和繁殖中。为验证该假设,研究者将飞机草入侵种群和对照种群种植在与入侵地气候、土壤等条件相同的环境中,除草、治虫,测定株高、分枝数和生物量。
①实验中,对照种群应从获取。
②若测定结果为飞机草入侵种群,则该结果支持上述假设。

野茉莉花瓣的颜色是红色,其花瓣所含色素由核基因控制的有关酶所决定,用两个无法产生红色色素的纯种(突变品系1和突变品系2)及其纯种野生型茉莉进行杂交实验,F1自交得F2,结果如下:

研究表明,决定产生色素的基因A对a为显性。但另一对等位基因B、b中,显性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色素的产生。
(1)根据以上信息,花色的遗传可体现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可判断上述杂交亲本中突变品系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2)为鉴别第Ⅱ组F2中无色素植株的基因型,取该植株自交,若后代全为无色素的植株,则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
(3)从第I、III组的F2中各取一株能产生色素的植株,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第III组的F2无色素植株自交得到F2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F3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含两种花色类型植株的珠系比例占

(9分)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体内B细胞成熟过程受阻,无法产生抗体,患儿出生六个月后,来自母体的抗体耗尽而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化脓性细菌感染。请回答:
(1)与性联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属于同一类疾病的是.

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B.过敏性鼻炎 C.艾滋病 D.系统性红斑狼疮

(2)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其中免疫细胞包括和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在(场所)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包括(写出两种)。
(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正常情况由(细胞名称)产生的,该细胞可以由增殖分化而来。

受损伤的马铃薯细胞内酚氧化酶(PPO)和底物(酚类物质)直接接触,引起马铃薯的褐变,为探究温度对PPO活性的影响,实验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1)PPO粗提液的提取
低温下将新鲜马铃薯用蒸馏水洗净、去皮,取20g样品放入含50mL磷酸缓冲液(PH值为5.5)的研钵中,同时加入少量石英砂,研磨、离心、上清液即为PPO的粗提液,加缓冲液研磨的目的是
(2)不同温度下PPO活性的测定

步骤顺序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试管4
试管5
试管61
试管7
试管8
PPO粗提液
2mL

2mL

2mL

2mL

酚类底物

2mL

2mL

2mL

2mL
反应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混合振荡
温度预处理(5min)
0℃
15℃
30℃
45℃
保温时间
5min
5min
5min
5min
记录结果
+
++++
++++
++

(注:反应底物充足;实验结果中“+”越多褐色越深)
①实验步骤顺序有不妥之处,请改正
②实验结果表明:15℃和30℃温度条件,PPO具有相同的活性,从酶的特性分析其原因是
③为进一步探究PPO最适温度,应在范围内设置温度梯度。

【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
PCR技术是把某一DNA片段在酶的作用下,在体外合成许多相同片段的一种方法,利用它能快速而特异的扩增任何要求的目的基因或DNA分子片段;电泳技术则是在外电场作用下,利用分子携带的净电荷不同,把待测分子的混合物放在一定的介质(如琼脂糖凝胶)中进行分离和分析的实验技术,利用它可分离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物质作亲子鉴定。图中是电泳装置及相应电泳结果。

(1)电泳和叶绿体色素分离采用的纸层析法比较,后者使用的介质是________,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在滤纸条上彼此分离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R技术能把某一DNA片段进行扩增,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3)图3是把含21个氨基酸的多肽进行水解,得到的氨基酸混合物进行电泳的结果,据图可推知该多肽由种氨基酸构成。(不同氨基酸电泳形成的条带不同)
(4)图4通过提取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分别由酶处理后,生成含有若干DNA片段,并进行扩增得到的混合物,然后进行电泳所得到的一组DNA指纹图谱。请分析:F1~F4中,谁是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