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此实验中用 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沙子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或“小于”);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升高的温度更高(选填“水”或“沙子”)。
|
质量/g |
升温10℃所需时间/s |
升温20℃所需时间/s |
升温30℃所需时间/s |
沙子 |
30 |
64 |
89 |
124 |
水 |
30 |
96 |
163 |
220 |
小夏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受到启发,并产生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下落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
为此小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 、 、 、 四个铅球分别从距离沙表面某高度处静止释放,其中 球从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
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铅球代号 |
铅球质量 |
下落高度 |
陷入沙中的深度 |
① |
|
200 |
0.5 |
0.1 |
② |
|
400 |
0.5 |
0.25 |
③ |
|
200 |
1 |
0.2 |
④ |
|
200 |
1 |
0.2 |
(1)本实验中,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验证猜想二,应比较 (填实验序号),得到的结论是:当物体质量相同时, 。
(4)比较③④,得到的结论是 。
(5)经进一步实验和分析,小夏大胆给出重力势能 的表达式“ ”,并去办公室询问了老师,得以证实,小夏高兴不已,回到教室后,根据学过的知识又算出了各小球落到沙表面的动能,其中 球的动能为 .(忽略空气阻力,
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 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7.5 |
98 |
98 |
98 |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2)图乙中, (选填“ ”或“ ”)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氧气 .水蒸气 .二氧化碳
(3)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
.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煮饭时形成的“雾气”
在测标有“ ”、正常发光时电阻约为 的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某同学连接的电路有一处错误,请帮他指出来: 。
(2)这位同学把错误改正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都有示数,但却观察不到小灯泡发光,则可能的原因是 (填选项序号)。
.小灯泡断路
.小灯泡短路
.变阻器最大阻值较大
.变阻器最大阻值较小
(3)某一时刻,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功率为 。
(4)本实验中,不能完成的任务是 (填选项序号)。
.测量小灯泡电阻
.探究小灯泡亮度与实际功率的关系
.探究小灯泡功率与电压的关系
.探究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焦距 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之后应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 (填“正立”或“倒立”)的像 。
(2)再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则像 比像 (填“大”或“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