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
水皆缥碧( ① )急湍甚箭( ② )争高直指(③)鸢飞戾天者(④).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作者概括写富春江景色特点的句子是哪一句?并概括说说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富春江的山水的特点。
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本文的作者是东晋著名诗人,成语来源于此文。
填出文中所缺内容。
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B.复前行,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 |
C.便舍船,从口入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D.其中往来种作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
对下面各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都是同一样式,很相像。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
D.林尽水源 |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中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 |
B.村中人纷纷前来问讯,是因为他们与世隔绝多年,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 |
C.村人“皆叹惋”,是因为他们听渔人叙述了来此的经过。 |
D.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共10分)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
(二)欧阳修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尝置酒一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谓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君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2>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1)名之者谁名: (2)欧阳修谪滁州谪: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4分)
在滁州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颍州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①人。少负②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③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④。学射于周同⑤。同射三矢⑥,皆中的⑦,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⑧;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①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②负:具有。③强:擅长于。④斤:在这里表示弓的强度的单位。⑤周同:人名,擅长射箭。⑥矢:箭。⑦的:箭靶的中心。⑧筈(kuò):箭的尾部。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
(3)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未冠:跟例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
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
C.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
D.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选文【乙】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岳飞年少有志的?
阅读《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宜乎众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说《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阅读《桃花源记》。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遂迷,不复得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桃花源记》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