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德国电视台举办了“最杰出的德国人”的评选活动。宗教改革先驱马丁.路德名列第二。下列给出的理由不正确的是
A.他于1517年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
B.他主张灵魂得救在于心中的信仰 |
C.他主张人人有权阅读《圣经》 |
D.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主张先定论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从争论内容上看,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
D.前者侧重于科学和学术研究,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
下图是新中国五个时期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在①时期中国跨入原子能时代 |
B.“两弹一星”成果都是在③时期取得的 |
C.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是④时期内不多的成果 |
D.⑤时期中国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
法国总统德斯坦说:“由于毛泽东的逝世,人类思想的一座灯塔熄灭了。”以下各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 B.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
C.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 | D.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 B.“中体西用” |
C.维新思想 | D.“兼容并包” |
1896年4月,维新人士黄乃棠在福州创办《福报》,宣传维新思想,但销量很小,一年后停办。这反映出( )
A.新式传媒不受社会欢迎 | B.民主共和未能深入人心 |
C.维新变法群众基础薄弱 | D.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