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和小芳同学分别在做“观察海波的熔化”实验,使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英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40 |
42 |
44 |
46 |
48 |
48 |
48 |
48 |
49 |
50 |
51 |
(1)海波的熔点是℃,海波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状态”)
(2)小芳同学实验时发现海波熔化时间短,不便于观察熔化时的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在不改变原来实验装置的情况下,请你告诉她一种延长海波熔化时间的方法。
(3)细心的小英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海波熔化后升温比熔 化前升温缓慢了,然后和其他组同学交流也发现了同样的现象,请你说出这种现象可以说明什么?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小灯泡标有“2,5V”字样,电源由两节新干电池组成,灯泡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1A”字样.
(1)小芳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按照电路图连接的实物图如图乙所示,图乙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
实验次数 |
灯泡两端的电压(V) |
通过灯泡的电流(A) |
灯泡的亮度 |
灯泡的功率(W) |
灯泡的平均功率(W) |
1 |
3 |
0.28 |
较亮 |
0.84 |
? |
2 |
2.5 |
? |
正常发光 |
? |
|
3 |
2 |
0.22 |
较暗 |
0.44 |
(2)改正错误后,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实验过程中,当灯泡两端电压为2.5V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_________A.(3)本实验测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_________ W.
(4)通过分析表格中数据以及实验现象可知,灯泡的亮度是由 _________ 决定的.
(5)小芳设计的表格中有一处不妥,请帮助她指出来 _________ .
(6)如果实验中发现灯泡不亮,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可能出现的故障是 _________ .
小明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1)(2分)他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滑回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后,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接下来他应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选填:“左”或“右”)才能使天平平衡。
(2)(2分)在实验过程中他进行了如下一些实验步骤: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
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
④将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
以下实验步骤顺序合理且误差较小的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③ | C.②④①③ | D.③①②④ |
(3)(4分)由图乙、丙可知,矿石的质量为g,矿石的密度为g/cm3
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①为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对选取的两只蜡烛的要求是_________ ;②实验中,小乐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的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 _________ .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_________ cm;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__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③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观察像的大小,与②中所成像的大小相比 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变”);
④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cm时,为观察凸透镜成像特点,小霞应从图乙中凸透镜的 _________ (选填“左”或“右”)侧进行观察.
(3)对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从成“虚像”和“实像”的角度进行比较可知,平面镜能成 _________ 像,凸透镜能成 _________ 像.
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选用的电源电压为4.5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图甲是未连接完整的实验电路。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2)闭合开关前,先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至阻值最大端。开关闭合后,移动滑片P到如图甲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若要测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滑片P应向(填“A”或“B”)端移动。
(3)实验时闭合开关,两表均有示数。若将小灯泡从灯座中取走,表仍有示数。
(4)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