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做"研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下表给出了实验中所用到的导体的情况。选择C、F两根导体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 __________是否有关;选择C和__________两根导体进行对比,是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为了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择的两根导体是__________。(填写导体的代号)

导体代号
A
B
C

E
F
G
长度(m)
1.0
0.5
1.5
1.0
1.2
1.5
0.5
横截面积(mm 2
3.2
0.8
1.2
0.8
1.2
1.2
1.2
材  料
锰铜

镍铬丝
锰铜

锰铜
镍铬丝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看到运动员拉弓射箭时,弓拉得越弯,箭射得越远。小明猜想: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有关。

(1)为验证其猜想是否正确,他设计了如下实验(弹簧被压缩后未超过其弹性限度);如图所示,将同一个弹簧压缩___(相同/不同)的长度,将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松开后小球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分析比较木块___,从而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
(2)若水平面光滑,本实验将___(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3)小明根据实验现象认为:小球推动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后都要停下来,所以弹簧、小球和木块所具有的机械能最终都消灭了.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是___的(正确/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①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_。
②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
③有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
④将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m3
(2)塑料尺是同学们常用的学习用具,利用它可以做很多实验。

①如图所示,用塑料尺测得物体A是_________cm.
②用塑料尺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这是为了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与频率有关。
③用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不带电的泡沫小球时,小球会被________(吸引/排斥)。
④塑料尺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
⑤如果让塑料尺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则塑料尺的运动越来越快,这是因为力能_______(改变/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
②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③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实验器材: 电源(电压恒为4.5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Ω、10Ω、15Ω),两只滑动变阻器(20Ω 2A、50Ω 1A),导线若干。

实验过程:
(1)根据图所示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
(2)小明按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小明操作中的错误是
(3)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可得出猜想是正确的。


(4)小红在探究猜想③时,先将5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Ω、15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猜想③是正确的。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
(5)小华在探究猜想③时,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3V,得到了与表二相同的数据,也完成了实验探究。小华与小红的实验相比不同之处是:

知识拓展:
(1)小明实验时选择的是Ω电阻。
(2)小红实验时选择的变阻器规格是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拿一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这样既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关系,又可以确定像的;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分别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将白纸板放在像的位置,在像的一侧观察,发现白纸板上没有像呈现,说明平面镜成的是像(选填“实”或“虚”)。

小明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此时他应向端调节平衡螺母(选填“左”或“右”),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称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240g。
(3)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瓶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g,则倒出牛奶的质量为g。

(4)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cm2
(5)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kg/m3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