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19题。(8分)
【甲】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3分)
①由是先主遂亮   ②欲大义于天下   ③托付不效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两则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政通人至若春景明
B.予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
C.上下白而或长烟
D.不物喜属予作文记之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微斯人,吾谁与归?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简述作本文的缘由,“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写滕子京虽为“谪守”亦政绩显著。
B.前人已写全了岳阳楼的景色,于是作者另开角度,描写迁客骚人在岳阳楼的览物之情。
C.见哀景则感伤国家,见乐景则为国举杯,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迁客骚人随景而变的心情。
D.“古仁人之心”不随景而变,不为“己”悲喜,进退之间,皆是为民着想,为君王担忧。


(甲)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天大雨 (2)楚人
(3)色 (4) 跪而
(5)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译文: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译文:
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答:
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文言文阅读
孟尝君在薛 ,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释】: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贵族,封于薛。②舍业:舍弃家业。③食客:古代寄食于贵族并为他们服务的门客。④文:指田文,即孟尝君。⑤存问:慰问⑥刭:jǐng,割脖子。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
①以 故 倾 天 下 之 士②自 持 其 饭 比 之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贵贱一与文( )②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
其亲戚()④食辞去()
翻译下面句子。
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孟尝君为什么能赢得门客的倾慕和归附?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 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后,燧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有删改)
【注释】①主文:主持考试。②属:托付。③檄:下文书调职。④秦熺:秦桧的儿子。⑤镪:成串的钱。⑥以其羡补积逋:用盈余填补亏欠。⑦除:授予。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最准确的一项是()
上诏燧治郡有劳

A.上|诏燧治郡有劳 B.上诏燧|治郡有劳
C.上诏燧治|郡有劳 D.上诏燧治郡|有劳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既而()易()
翻译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找出文中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萧燧这一人物形象的句子。
读了本文后,你觉得萧燧是一个怎样的人?


雷震
〔宋〕沈括
内侍 李舜举家曾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雷止,其舍宛然,墙壁窗纸皆黔。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熔流在地,漆器曾不焦灼。有一宝刀,极坚钢,就刀室中熔为汁,而室亦俨然。人必谓火当先焚草木,然后流金石。今乃金石皆铄,而草木无一毁者,非人情所测也!佛书言“龙火得水而炽,人火得水而灭”,此理然。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欲以区区世智情识,穷测至理,不其难哉!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 ①内侍:官名。②宛: 真切。③黔:黑色。④铄:熔化。⑤炽:火旺,引申为旺盛、强盛。
用斜线(/)为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其 堂 之 西 室 雷 火 自 窗 间 出 赫 然 出 檐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内侍李舜举家曾暴雷所震 (2)雷止
(3)银熔流在地 (4)此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但知人境中事耳,人境之外,事有何限?

“非人情所测也”中“人情”指 ,“不其难哉”,“难”在 。(结合文章内容,分别用自己的话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