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下列各项中对《欧也妮•葛朗台》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 分)
A.等待七年以后,欧也妮收到查理的信。查理在信中告诉欧也妮,他要与一个漂亮有钱的贵族小姐结婚,并随信寄来赠款和利息作为回报。 |
B.葛朗台贪婪、狡黠、吝啬,独自观赏金子成了他的癖好,临终前也不忘吩咐女儿看住金子。他做起生意来常装口吃耳聋,诱使对方上当受骗。 |
C.葛朗台喜欢拿侬大力士的体格和不计报酬的品质。拿侬的工钱一年只有六十法郎,却包办了家里的一切杂活,凡是葛朗台吩咐的,她都一声不吭地去干。 |
D.葛朗台得知女儿把积蓄送给了堂弟,大发雷霆,把女儿锁在房里,只给她面包和冷水,直到公证人克罗旭晓之以继承权这一利害关系,才把女儿放出来。 |
E.克罗旭表示愿意到巴黎清理葛朗台弟弟的债务,而且不要葛朗台付旅费,葛朗台满心喜悦,在他上巴黎后的第三天,葛朗台把查理他打发到印度去。
简答题。(任选一题)“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三国演义》
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所说的“两个人”指谁?他为何献此计?献计之后又发生了什么?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贾府抄家后日渐衰败凋零,为博贾母欢心,大家高兴,湘云建议给宝钗过生日,大家借此玩乐一番。可是宝玉为何中途退席?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简答题(二选一)(字数在100字左右)《家》中有这样的描写:“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想而哭。”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有什么幻想?他的幻想是怎样破灭的?请简要回答。
简述高家看龙灯的情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谁能看见鹭鸶的腿
吃了早饭,老庚就准备去城西看鱼翅。
老庚在古城长大。他没事就在古城闲逛,城里的古迹,他都很熟悉。他每次走过江边,都要跟江边镇水几百年的石犀牛说几句话,拍拍牛背。这石犀牛曾被人拉到街上去充当雕塑,后来又被随意扔回江边,还被调了个个,背对着江面。
老庚站在天井里大声喊:“哥哥!哥哥!”
嫂子推开门,把一个漆黑的脑壳伸出来,说:“早就去江边钓鱼了。”
“咦,你的脑壳昨天还是花白的,今天咋就漆黑了?”老庚偏起脖子问。
“我这是染了发!你个疯子!”嫂子“嘭”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老庚把手背在身后出了门。高高瘦瘦的身影,像一根秋风里的老豇豆。老庚边往江边走,边想昨天晚上的电视节目。
昨晚看电视,他随手换到一个频道,看到一个专家正在讲“中国古代的水利建设”。专家指着一张图片说:“为了防止水直接冲击堤岸,人们在堤岸外面筑出一段形状类似鱼翅的分水堤,俗称鱼翅。这段鱼翅就在古城西边,修建于明朝,是目前四川唯一保存完好的鱼翅。”如果不是因为天黑,老庚真想当天晚上就去看看。
老庚出了古城,到了城南的江边,看见江上鹭鸶飞来飞去。他沿着滨江路一直往西走,路上冷冷清清的,只有临水的那一边,隔一段距离就插着一根鱼竿,像一只只贪婪的手,伸向江面。老庚远远地望见哥哥在最远的那根鱼竿附近坐着,白白胖胖的,很显眼。
一艘游船轰隆隆地从江心开过去,船尾拖着一条污水带,就像是犁头从枯了很久的水塘里划过,把下面的淤泥翻了上来。老庚被吓了一跳,朝着江面骂了一句。
一只鹭鸶惊恐地从老庚眼前飞过,眨眼间就在不远处展开一对大翅膀狠命地挣扎,而插在岸边的一根鱼竿也随之剧烈地摇晃起来。老庚飞快地跑到那根鱼竿旁边,发现鹭鸶的腿被鱼线缠上了,而且越挣扎,鱼线缠得越紧。老庚蹲下来,去帮鹭鸶解开鱼线,可鹭鸶显然不理解老庚的好心,拼命拍动翅膀,还来啄他。老庚呵呵笑着。鹭鸶拼命地挣扎,老庚的手被啄出血了。
鹭鸶终于飞走了,老庚直起腰来,发现哥哥跑了过来。“要你多事!我钓不到鱼,钓只鸟回去也可以给你嫂子交差呀。”哥哥拾起鱼竿抱怨着。老庚看到哥哥愤愤不平的样子,不敢再出声了。
老庚继续往城西走,他远远地看到一群人正在施工。近了,老庚发现他们正在拆鱼翅的石条!
老庚的脑袋“嗡”地一声,他冲上去拉住一个撬石条的人,大声问:“你们在干啥?”撬石条的人把老庚拨拉到一边,老庚又扑上去,趴在石条的上面,整个人写成一个“大”字。几个工人过来把老庚抬起扔到路边。老庚呜呜地哭了。
一个工头模样的人走过来说:“你哭什么哭?”老庚说:“这是明朝的东西啊!”“你懂什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你走远些,不要影响我们建娱乐城。”工头模样的人说,还小声骂着,“你这个疯子!”
老庚呆呆地坐在岸边,看那些人说说笑笑地拆着鱼翅。
太阳落山,撬石条的人终于收工了,江边安静下来,只有远处的江面上有几只鹭鸶在快乐地飞翔着。老庚站起来,回身去看古城,突然觉得,那片古城像一只被鱼线缠住了腿的鹭鸶。他急急忙忙地跑回古城,一边跑,一边找,一边叫“鹭鸶,鹭鸶……”
一个行人想弄明白老庚在找什么,就问:“你在找什么?”
老庚突然说了一句:“你能看见鹭鸶的腿吗?”
(取材于何晓的同名小说,有删改)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写老庚要去看“鱼翅”,但“鱼翅”究竟是什么,在后文才通过插叙解释,让读者由疑惑到豁然,增加了阅读趣味。 |
B.作者将背着手的老庚比喻成“一根秋风里的老豇豆”,形象地写出了他高高瘦瘦的外形特征,暗示他清高孤傲的性格特点。 |
C.文中老庚的哥哥这一形象,无论是在外形上还是在对待鹭鸶的态度上,都和老庚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了衬托老庚的作用。 |
D.无意中看到的一个介绍古代水利建设的电视节目,激发了老庚坚决保护文物的意识,他决定第二天马上去阻止人们拆除鱼翅。 |
E.小说写了鹭鸶被鱼线缠住和鱼翅被强行拆除两个主要情节,这两件看似无关的事,经过作者精心构思,被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解释下面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那片古城像一只被鱼线缠住了腿的鹭鸶。联系全文,请简析小说第2段写石犀牛有什么作用?
文中工头模样的人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不少于200字)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蔡夫人听到刘备反对刘表立幼子刘琮为继承时,对刘备起了杀心。刘备自知失言,连夜离开荆州回新野。蔡夫人与弟蔡瑁密谋,以刘表名义在襄阳设下鸿门宴,请刘备赴会,欲谋陷害。(《三国演义》) |
B.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无忠君救民之心,于是弃袁绍而投了公孙瓒,但在公孙瓒手下也没有发挥他的才能,后来见到刘备,二人相见恨晚,赵云便马上离开公孙瓒而投靠刘备。(《三国演义》) |
C.因王善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卧床不起。宝玉前往探望,晴雯惊喜悲痛交杂,强起铰下指甲,并贴身旧绫袄交与宝玉以慰相思之苦,当夜晴雯抱屈而死。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凭吊。(《红楼梦》) |
D.初秋季节,探春提议结社作诗。恰好贾芸送来两盆珍贵的白海棠,于是以此成立海棠诗社,李纨自荐掌坛,首次活动便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红楼梦》) |
E.薛姨妈提出给王熙凤过生日,办法是凑份子。王夫人带头出二十两,贾母命尤氏全权办理,尤氏体恤平儿、周姨娘、赵姨娘等人,把份子钱偷偷还给她们。而凤姐在贾母面前应承替李纨出份子钱,过后又赖掉。(《红楼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门多萨对马尔克斯的访谈
马尔克斯:我是偶然开始写作的,也许只是为了向一位朋友表明,我这一代人是能够出作家的。从此,我就爱上了写作,而且欲罢不能;后来,我竟然认为,除了写作,世界上没有任何事务能使我更加喜爱。
门多萨:对你来说,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动手写一本书?
马尔克斯:一个目睹的形象。我认为,别的作家有了一个想法,一种观念,就能写出一本书来。我总是先得有一个形象。《礼拜二午睡时刻》我认为是我最好的短篇小说,它是我在一个荒凉的镇子上看到一个身穿丧服、手打黑伞的女人领着一个也穿着丧服的小姑娘在火辣辣的骄阳下奔走之后写成的。
门多萨:那就是说,你是从现实中撷取素材的了。
马尔克斯:不是直接从现实中取材,而是从中受到启迪,获得灵感。
门多萨:写一部长篇小说,你要用很多时间吧?
马尔克斯:光是写,倒不用很长时间,那很快。《百年孤独》我不到两年就写完了。不过,在我坐在打字机旁动手之前,我花了十五六年来构思这部小说。
门多萨:海明威说过,对一个题材既不能仓促动笔,也不能搁置过久。一个故事装在脑袋里那么多年也不动笔写出来,你不着急吗?
马尔克斯:说实话,如果一个想法经不起多年的丢弃,我是绝不会有兴趣的。而如果这种想法确实经得起考验,就像我写《百年孤独》想了十五年,写《家长的没落》想了十六年……
门多萨:咱们着重来谈谈写作技巧吧。在你漫长的写作生涯中,谁对你的影响最大,你能对我说说吗?
马尔克斯:首先,是我的外祖母。她不动声色地给我讲过许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仿佛是她刚亲眼看到似的。我发现,她讲得沉着冷静,绘声绘色,使故事听起来真实可信。我正是采用了我外祖母的这种方法创作《百年孤独》的。
门多萨:那么是她使你发现自己会成为一个作家的吗?
马尔克斯:不是她,而是卡夫卡。我认为他是采用我外祖母的那种方法用德语来讲述故事的。我十七岁那年,读到了《变形记》,当时我认为自己准能成为一个作家。我看到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莎一天早晨醒来居然会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于是我就想:“原来能这么写呀。要是能这么写,我倒也有兴致了。”
门多萨:从文学创作和写作技巧的角度来说,除了卡夫卡之外,还有哪些作家对你产生过影响?
马尔克斯:海明威。
门多萨:你并不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长篇小说家。
马尔克斯:他不是一个伟大的长篇小说家,但是个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他有句名言:他说,短篇小说仿佛一座冰山,应该以肉眼看不见的那个部分作基础。也就是说,应该以研究、思索、经过搜集然而没有直接选用的材料作为基础。是啊,海明威让人获益匪浅,他甚至告诉你如何去描写一只猫拐过一个街角。
门多萨:格林也教给你不少东西,我们有一次谈到了这一点。
马尔克斯:是的,格雷厄姆·格林确实教会了我如何探索热带的奥秘,一个人很难选取最本质的东西对其十分熟悉的坏境作出艺术的概括,因为他知道的东西是那样的多,以至无从下手;要说的话是那样的多,最后竟说不出一句话来。我兴致勃勃地读过富有观察力的哥抡布、皮卡弗达和西印度群岛编年史家的作品,我还读过戴着现代主义有色眼镜的萨尔戈里、康拉德和本世纪初拉丁美洲热带风俗作家从及其他许多人的作品,我发现,他们的观察和现时有着非常大的差距。有些人只是罗列现象。而罗列的现象越多:眼光就越短浅;据我们所知,有的人则一味地雕词琢句,咬又嚼字。格雷厄姆·格林非常正确地解决了这个文学问题:他精选了一些互不相干、但是在客观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真正联系的材料。用这种办法,热带的奥秘可以提炼成腐烂的番石掩的芳香。
(节选自《番石榴飘香》,有删改)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本内容的一项是()
A.从小,外祖母给马尔克斯讲过许多她亲眼看到的故事,这种沉着冷静、绘声绘色的叙述方式教会了马尔克斯如何把故事写得真实可信。 |
B.卡夫卡《变形记》的创作手法让马尔克斯发现了一种不一样的写作方式,让他感到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作家。 |
C.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认为应该以研究、思索、经过搜集然而没有直接选用的材料作为整篇小说的基础,这让马尔克斯获益匪浅。 |
D.因为萨尔戈里、康拉德等作家积累的材料太多,反而使他们难以选取最本质的东西,他们的一些作品变成了现象的简单罗列。 |
下面马尔克斯的文学创作不能体现文中“不是直接从现实中取材,而是从中受到启迪,获得灵感”这句话的一项是()
A.《枯枝败叶》开头描述某个大夫自杀后祖孙三代在为其收殓,其灵感源自作家层看到是一个老头儿带着孙子去参加葬礼。 |
B.《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的成书原因是基于一个人在巴兰基利亚闹市码头等候渡船的一个焦虑不安的形象。 |
C.《百年孤独》里“一个老头儿带着一个小男孩去见识冰块”情节与小时候外祖父带马尔克斯去香蕉公司感受冰块的记忆有关。 |
D.小说《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在马尔克斯的头脑里酝酿了很久,三十年后他才动笔创作。 |
根据访谈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说说该访谈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