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搬运庭院中的花盆,或翻动花园中的石块,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或西瓜虫。当你搬运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请你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
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
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
生了刺激吗?
(2)针对问题B你作出的假设是 。
(3)针对你的假设,设计探究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 ______,因此,要给鼠妇提供___ _两种环境以便对照。
(4)做完实验后,你怎样处理鼠妇?为什么? 。
。
李明同学从网上获知,“蚁巢土”(蚂蚁巢穴中的土壤)很肥沃,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来探究“蚁巢土”对植物的生长是否有影响。
一.实验步骤:
(1)土壤采集:
①“蚁巢土”:以蚂蚁窝为中心,挖取直径为10cm、深10cm范围的土壤;
②蚂蚁窝附近的土壤:在蚂蚁窝附近找到土质和含水量等相同的土壤,以上述方法取土。
(2)土壤分装:
将20只大小相同的花盆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只)。将处理好的①、②号土壤分别装入第一和第二组花盆。
(3)种植植物:
在20只花盆中各栽种1株生长状况良好的、大小相同的大豆芽,将花盆置于温度适宜且有光照的地方进行培养,定期用蒸馏水喷洒。每日测量并记录不同土壤中植物的高度(平均值),连续18天。
二.实验结果:
不同土壤中大豆幼苗的生长曲线对照(如上图)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蚂蚁窝附近取土是为了设置____________;该土样选择在蚂蚁窝附近、且土质和含水量等均相同是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保只有一个_________不同。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它们的根从“蚁巢土”中吸收了_______和_____________;根能吸收它们的原因是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的实验结论是:蚁巢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还应该怎样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上述实验,提出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是“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
①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③在教室打开培养皿A ,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培养皿B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
(1)在第一步配置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起什么作用?
(2)在第2步操作中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了高温处理,目的是。
(3)步骤3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 。
(4)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 。
(5)如果实验成功,几天后你在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时,会发现培养皿 中的没有菌落生长。
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
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如右图)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假设是 。
(2)本实验的变量是 。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一: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
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
(4)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你想过“养棵小树做宠物”吗?近年来,东营市园林局号召市民开展了“树木认养活动”。由园林局提供技术指导,认养者负责养护树木。实验中学师生认养了一片毛白杨树林,把生物课搬进了大自然。
(1)春天来了,毛白杨萌生了许多新枝条。从芽的性质和构造来说,将来发育成枝条的是 ;其结构中的 不断分裂产生新的芽结构。
(2)几个月下来,毛白杨长粗了一圈。这是由于茎中 的活动,使树干不断长粗。
(3)“根深方能叶茂”,根尖的 使毛白杨的根不断向地下伸长。
(4)养护期间要定期松土施肥,多施含 的无机盐,毛白杨枝叶会更加繁茂。
(5)毛白杨的生长需要水,同时也不断地通过蒸腾作用向外界散失水分,蒸腾失水的“门户”是 。
(6)美国物理学家费曼这样说过:“树的构成材料居然主要是空气。你把树焚烧了,树就会化作原来的空气,在火焰的光和热中散发出来的是原来被束缚的太阳光热。”这阐述了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化是 ;能量转化是 。
(7)生物兴趣小组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侧芽的生长主要受相邻侧芽的影响,还是受顶芽的影响?请你帮助他们完善探究方案。
①在同一棵毛白杨树上,选取三段生长状况相似的枝条(如图),分别标记为甲、乙、丙;
②甲枝条不做处理;
③ ;
④
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东湖里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 |
试管中的液体 |
条件 |
实验现象 |
1 |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
灯光照射 |
有气泡,叶片上浮 |
2 |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
灯光照射 |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
3 |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
黑暗 |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 |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作为对照的是 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
10 |
20 |
30 |
40 |
50 |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
65 |
35 |
15 |
6 |
1 |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 .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