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
A.传播西方思潮 |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
C.宣传社会革命 | D.阐释新三民主义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是影响近代欧洲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各项中史实与观点的对应正确的是( )
A.15世纪的文艺复兴——“基督教并不是罗马人的” |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宗教是迷信” |
C.17世纪的科学革命——“希腊人错了” |
D.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古典的东西是无与伦比的” |
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这两个事例可以说明( )
A.法国人对儒家思想非常崇拜 |
B.知识精英希望加大中西方文化交流 |
C.启蒙思想源于中国古代文化 |
D.先秦时期的思想在近代西方得以传播 |
道格拉斯在《再见,西方文化》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欧洲需要什么,我会说需要能不依赖他人自己形成想法的人,是能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思考的人,是能摆脱惯常的思维轨道,能用新的视角思考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人。与材料中对“人”的认识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 )
A.伏尔泰 | B.薄伽丘 |
C.康德 | D.马丁·路德 |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一观点所依据的理念是( )
A.君权民授 | B.“天赋人权” |
C.“社会契约” | D.“主权在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