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现代化的六次浪潮

浪潮
大致时间
核心内容
主要特点
注释
第一次
1763 – 1870年
第一次工业革命
机械化、蒸汽机、残民效应
经典经济现代化(工业化、非农业化)(全国性市场)
第二次
1871 – 1945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化、内燃机、贸易效应
第三次
1946 – 1970年
第三次工业革命
自动化、计算机、冷战效应
第四次
1971 – 2020年
知识和信息革命
信息化、绿色化、知识效应
第五次
2021 – 2050年
新生物学革命
生命工程、生物经济
第二次经济现代化(知识化、非工业化)(市场全球化)
第六次
2951 – 2100 年
新物理学革命
超级运输、文化和体验经济

注释:第二次浪潮的时间包括1914—1945年间的经济危机和调整,知识效应包括高科技革命等。
——整理自《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
材料二 如果第三世界在华盛顿发出了什么信息的话,那就是:我们仍然愿意为全球化付出代价,只要我们能确信,如果我们按规划办事,它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从现在起,我们要参与制订这些规则。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
——(美)《商业周刊》1998年10月19日评论《对自由市场的信心危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科学三个方面论述第一次经济现代化浪潮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2)材料一中第三次现代化浪潮兴起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的?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何表现?
(3)依据材料一的划分方法,材料二所述内容反映的哪一次浪潮?结合材料二指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这次浪潮。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国史初级教科书》与《(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目录比较表

目录A
上古史:
三皇五帝
三代纪
春秋纪
战国纪
中古史:
汉纪
新纪
后汉纪
三国纪
晋纪
十六国纪
南北朝纪
隋纪
——摘编自《国史初级教科书(卷上)》1903年版
目录B
绪言
第一编远古史
第一章 邃古
第一节 五族之缘起
第二节 汉族之勃兴
第三节 文化之发达
第二章 唐虞
第一节 君位之禅让
第二节 苗族之征服
第三节 威权之统一
第四节 民政之注重
第三章 夏
第一节 夏禹之内治
第二节 夏初之防御
第三节 夏统之绝续
第四节 夏祚之衰亡
——摘编自《(中学校适用)新制本国史教本(第一册)》1919年版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指出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表1 1820年,荷兰、英国、美国等国人口从事三大产业分布状况统计表


荷兰
英国
美国
农业
43%
37%
70%
工业
26%
33%
15%
服务业
31%
30%
15%


资料来源:蒋昭侠《产业结构问题研究》。
表2 1950-1984年英国三大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万人,%)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1950
126.2
5.6
1140
50.6
987.7
43.8
1960
106.2
4.4
1174.9
48.6
1136.2
47
1970
45.4
2.1
1024.7
46.6
1129.3
51.3
1980
36.1
1.6
891.8
39.4
1336
59
1984
34
1.6
712.9
33.7
1368.5
64.7


资料来源:方甲《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1997年。
表3 1990-2001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构成(%)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0
1.9
35.0
63.1
1991
1.8
32.8
65.4
1992
1.9
31.8
66.3
1993
1.8
31.4
66.8
1994
1.8
31.6
66.6
1995
1.9
31.7
66.4
1996
1.8
31.5
66.7
1999
1.5
26.3
61.2
2000
1.5
25.9
61.6
2001
1.0
27.4
71.6


资料来源: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03》,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1)根据表1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表1中三国产业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2,指出英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根据表3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变化。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1年9月5日,赫鲁晓夫同美国记者兹贝格谈到: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而联合起来,那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让他安静下来。
——《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苏联外交策略的实质。(4分)
材料二杜鲁门说:“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陶瓷店,他们建立政府只有21年,我们已逾100年,英国更是有数百年悠久历史。我们必须教导他们如何知行而止……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世界近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苏争霸的原因。(6分)

(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32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登上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在议会改革运动中支持了资产阶级,但是结果一无所得,政治上依然处于无权的地位。因此,1832年议会改革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消沉,他们决定掀起一个争取工人选举权的运动。……1837年英国又遭到经济危机的袭击,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更趋恶化,不满情绪更为增长。工人们纷纷提出要求新的议会改革,反对新济贫法,要求10小时工作制,争取工会权利、出版自由等。……这样就产生了宪章运动。
(1)据材料,概括英国宪章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S分)
(2)与1832年议会改革相比,宪章运动有何突出特点?(4分)

(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急速发展,国内统一市场的初步形成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把全国的农业也纳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轨道。因此,新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就是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明治政府在农民斗争的压力下,担心丧失“民心”,可又害怕真正彻底的土地革命,终于采取了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办法。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后日本农业改革的背景。(4分)
材料二改革中获益最多的是地主阶级,地主的地租直接来自佃农的剩余劳动以及部分必要劳动,而不是来自农业资本家的超额利润,这种地租显然带有封建地租的色彩。而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
——穆良平《日本地税改革探讨》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日本农业改革的认识。(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