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诩曰:“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赃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②。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③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④于市。 (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剧:复杂混乱的地方。②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这里泛指刑罚。③轻侠:不怕死的强盗。④具狱:罪状。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祖:饯送 |
B.有过辄闭阁自责辄:就 |
C.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过:路过 |
D.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吊:哀悼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组是( )
①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②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③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④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⑤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⑥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于市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何并,字子廉,祖籍平舆。祖父和父亲都从郡吏起家,后来都凭借郡守的身份从平舆迁移到平陵。 |
B.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史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知道接任他的是何并,忧心忡忡。 |
C.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出面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一个等次,从轻处理,遭到了何并的严词拒绝。 |
D.阳翟对赵季、李款蓄养宾客不以为然,抱以轻视态度,却仗恃权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 |
把上述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伶官传序(节选)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解释下列划线字(4分,每小题1分)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函梁君臣之首()
(3)泣下沾襟()(4)逸豫可以亡身()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盛衰之理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负而前驱 |
C.其后用兵其意气之盛 |
D.盛以锦囊而告以成功 |
把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这里连续用了9个动词,有何表达效果?(3分)
翻译下列句子。(每句5分;共15分)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下列四个句子,对划线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③大王见臣列观④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③的读音不同于其他三项 | B.①的词性不同于其他三项 |
C.②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 D.①④的意义、用法相同 |
下列各句中的“而”字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C.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 D.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
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 |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
对例句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例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A.凭着他们的深入思考,因而无处不到过。 |
B.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
C.是因为他们深入探究,处处思考问题。 |
D.凭着他们深入思考探究的精神,无所不在。 |
作者登山游洞,半途而返,应该说“无得”,而文中却说“有得”,对作者“所得”的正确理解是()
A.这是作者从另一角度说的,表面看来,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所失,但从中领悟出一个哲理,这正是在“求思”方面的“有得”。 |
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总算有收获。 |
C.这是作者自我宽慰的说法,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的。 |
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
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注:僦jiù,租赁。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权:权且、暂且 |
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延:拖延 |
C.多一时之贤多:增加 |
D.以不视疾为恨恨:遗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以笏撞之折齿皆白衣冠以送之 |
B.而小人权幸皆不便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C.当世知名之士行李之往来 |
D.乃辅臣例宣借者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
B.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
C.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
D.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