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联合国标准,如果某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图5为“1964~200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5,回答第8、9题。1964~2000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是
A.人口的出生率迅速升高 |
B.0~14岁年龄段人口比重持续增加 |
C.15~64岁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D.65岁及以上年龄段人口增长速度最快 |
进入2000年,我国面对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就业压力仍较大 |
B.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严重短缺 |
C.人口出现负增长,人口数量日趋减少 |
D.人口自然增长率偏高,每年新增人口多 |
读“某城市环形放射状道路土地租金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 B.b曲线 |
C.c曲线 | D.d曲线 |
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地段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 B.工业区 |
C.住宅区 | D.文化区 |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1990年和2008年的比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
A.城市总人口增加 | B.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
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D.城市工业部门更齐全 |
从1990年到2008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市地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土地价格大幅上扬,加之其他因素,于是导致房地产价格也“突飞猛进”,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住房痛苦指数”是指每平方米的商品房均价与城市职工月收入之比。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的商品房均价、职工月收入统计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2007年“住房痛苦指数”高于2004年,原因是工资上涨幅度小于住房上涨的幅度 |
B.解决住房指数偏高的办法是停止城市化 |
C.提高职工工资标准,可降低“住房痛苦指数” |
D.控制房价上涨太快,也可降低“住房痛苦指数” |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1983年公布的部分国家“重男轻女指数”。分析下表完成下列各题。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的国家是
A.韩国、泰国、菲律宾 |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
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而表现出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
B.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的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
C.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没有性别偏好 |
D.“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
下图甲、乙分别示意京津冀都市圈2000年人口密度分布和人口增长率。完成下列各题。导致该都市圈人口增长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东部、南部地区经济收入较低 | B.西部、北部地区市场潜力较大 |
C.东部、南部地区非农产业发达 | D.西部、北部地区制造业集中 |
应用GIS技术在图甲基础上制作图乙,需要添加的数据是
A.1999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 B.2000年各行政区的人口数量 |
C.各行政区的边界 | D.各行政区的面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