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其后的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 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胶 鬲 举 于 鱼 盐 之 中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入则无法家士(         )    (2)仆之(         )
.跟例句中的“于”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苟全性命于乱世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于时冰皮始解 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可以免于患乎?
.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 安求其能千里也② 食之不能尽其材
解释加点的字。
有千里之能()②之不能尽其材()
③才美不外()④执策而之()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虽有千里之安求其千里也 B.真无马邪策之不以
C.鸣之不能通其意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D.祗于奴隶人手学而时习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策之不以其道。

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较阅读甲乙二文,完成8——15题:
【甲文】 曹刿论战 (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节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齐师败绩()⑵而衰()
⑶宫妇左右莫不王 ()⑷面刺寡人之过者()
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鼓气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B.战长勺皆以美徐公
C.上书谏寡人之过北山愚公 D.王曰:“”。京中有口技者

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视其辙乱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若夫/淫雨霏霏 D.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翻译:
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⑵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鲁国长勺之捷与齐国“战胜于朝廷”皆得力于“智臣”,请结合选文,分别简述曹刿和邹忌的智慧表现。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后面小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编,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肉 食 者 谋 之 (2)弗 敢 加 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小惠未( ) (2)小未孚( )
(3)公将之( ) (4)而衰()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全文以为线索,详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问题。
甲、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到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晓雾将,猿鸟乱鸣();未复有能其奇者()
两岸连山,略无处();空谷传响,哀转久()
把下面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同样写山,同样写水,说说甲文的水与乙文夏季的江水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甲文水的特点:;乙文夏季江水的特点:
用斜线按朗读节奏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你能说说甲文作者隐含在文中的感情吗?

(一) (15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略无夏水
王命急宣御风
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出三峡的什么特点?
作者在描绘春冬之景时语言隽永,耐人寻味,试对其进行赏析。(2分)
三峡适合修建大型水力发电站,请你在文中找出依据填写下表。

理由
原因(先找出原句,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明)
水量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见水流速度迅猛。
落差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