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共的两次合作说法错误的是
A.第一次为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是反击日本侵略 |
B.两次中共始终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
C.第一次消灭了两支军阀,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第二次赢得彻底胜利 |
D.第一次采取党内合作,第二次采取党外合作 |
市署是唐朝在长安和洛阳设立的管理市场的机构,主要管理财货交易和度量器物,有责任辨别商品的真伪和轻重,市署的主要官员为“令”。对上述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
A.唐代长安、洛阳的商业发达 |
B.唐朝政府加强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
C.唐代市场管理借鉴了汉代的一些做法 |
D.商业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元史·刑法志》载:“诸匠户子女,使男习工事,女习黹绣,其辄敢拘刷者,禁之。”这说明了()。
A.官府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相传 |
B.官府强令手工业者世代为官府劳作 |
C.元代民间手工业比重日益加大 |
D.官营手工工场分工细致,技艺水平高 |
《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更加勤劳 |
B.耕牛、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
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
唐朝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
C.减少决策失误 |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