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每小题3分)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征收分摊盐筴),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遭母丧)。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及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歪曲,枉曲)法。以亲嫌,遂移戍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环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宋史•黄庭坚传》)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舅李常过其家过:经过 |
B.闻者壮之壮:称赞(他的胆量)豪壮 |
C.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俾:使,让 |
D.举以自代举:举荐 |
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未闻命而卒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B.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樊哙覆其盾于地 |
C.至是首问焉青麻头伏焉 |
D.其重之也如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
A.时课颁盐,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不以迁谪介意 |
B.不以迁谪介意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
C.不以迁谪介意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 |
D.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龙观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并盘问。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 |
B.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
C.黄庭坚的学问文章,天性生成,人们的评价很高,说他诗比杜甫,文配苏轼,其人其文深受苏轼推重。 |
D.该传记按时间的顺序介绍人物的生平、性格和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全面真实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桥玄字公祖,汉末梁国睢阳人也。少为县功曹。时豫州刺史周景行部到梁国,玄谒景,因伏地言陈相羊昌罪恶,乞为部陈从事,穷案其奸。景壮玄意,署而遣之。玄到,悉收昌宾客,具考臧罪。昌素为大将军梁冀所厚,冀为驰檄救之。景承旨召玄,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昌坐槛车征,玄由是著名。
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后四迁为齐相,坐事为城旦。刑竟,征,再迁上谷太守,又为汉阳太守。时上邽令皇甫祯有臧罪,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一境皆震。郡人上邽姜岐,守道隐居,名闻西州。玄召以为吏,称疾不就。玄怒,敕督邮尹益逼致之,曰:“岐若不至,趣嫁其母。”益固争不能得,遽晓譬岐。岐坚卧不起。郡内士大夫亦竞往谏,玄乃止。时颇以为讥。
桓帝末,鲜卑、南匈奴及高句骊嗣子伯固并畔,为寇抄①,四府举玄为度辽将军。玄至镇,休兵养士,然后督诸将守讨击胡虏及伯固等,皆破散退走。在职三年,边境安静。
玄少子十岁,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杖劫执之,入舍登楼,就玄求货,玄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率河南尹、洛阳令围守玄家。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玄瞋目呼曰:“奸人无状,玄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促令兵进。于是攻之,玄子亦死。玄乃诣阙谢罪,乞下天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散。京师劫质,不避豪贵,自是遂绝。
玄以光和六年卒,时年七十五。玄性刚急无大体,然谦俭下士,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
初,曹操微时,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及后经过玄墓,辄凄怆致祭。自为其文曰:“操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顽质,见纳君子。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又承从容约誓之言:‘徂没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怨。’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之笃好,胡肯为此辞哉?怀旧惟顾,念之凄怆。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乃心陵墓。裁致薄奠,公其享之!”
注:寇抄:亦作“寇钞”,指“劫掠”。
节选自《后汉书卷五十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壮玄意壮:认为……豪迈 | B.称疾不就就:前往任职 |
C.就玄求货货:财物 | D.谦俭下士下:轻视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桥玄“刚急无大体”的一组是()
①玄还檄不发,案之益急②玄收考髡笞,死于冀市
③岐若不至,趣嫁其母④在职三年,边境安静
⑤子弟亲宗无在大官者⑥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②③④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桥玄做县功曹时,曾以豫州刺史周景的部陈从事的身份,彻查羊昌的罪行。虽然大将军梁冀试图救下羊昌,但羊昌最后还是被用囚车押解进京。 |
B.桥玄想让隐居不仕的姜岐出来做官,姜岐托病躺在床上不起来。桥玄大怒,命令督邮尹益和郡内的官员、读书人都去劝说姜岐,若劝说不成,将逼迫姜母改嫁。 |
C.桥玄幼子被人劫持,官兵![]() |
D.桥玄能谦恭地对待贤士,有知人察人之明。曹操地位还很低的时候,桥玄就认为他与众不同,认定他是能够安定天下的人。后来曹操常常感叹桥玄是他的知己。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以公事当诣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5分)
译文:
(2)及卒,家无居业,丧无所殡,当时称之。(5分)
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张仪已学游说诸侯,遂入秦。惠王以为客卿,与谋伐诸侯。
秦欲伐齐,齐楚从亲,于是张仪往相楚。楚怀王闻张仪来,虚上舍而自馆之。曰:“此僻陋之国,子何以教之?”仪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此北弱齐而西益秦也,计无便此者。”楚王大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之。楚王怒曰:“寡人不兴师发兵得六百里地,群臣皆贺,子独吊,何也?”陈轸对曰:“不然,以臣观之,商於之地不可得而齐秦合,齐秦合则患必至矣。”楚王曰:“有说乎?”陈轸对曰:“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今闭关绝约于齐,则楚孤。秦奚贪夫孤国,而与之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至秦,必负王,是北绝齐交,西生患于秦也,而两国之兵必俱至。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也;不与吾地,阴合谋计也。”楚王曰:“愿陈子闭口毋复言,以待寡人得地。”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使一将军随张仪。
张仪至秦,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楚王闻之,曰:“仪以寡人绝齐未甚邪?”乃使勇士至宋,借宋之符,北骂齐王。齐王大怒,折节而下秦。秦齐之交合,张仪乃朝,谓楚使者曰:“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楚使者曰:“臣受令于王,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不闻六里。”还报楚王,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陈轸曰:“轸可发口言乎?攻之不如割地反以赂秦,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王国尚可存。”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gài)击秦。
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于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节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事:做事![]() |
B.于是张仪往相楚相:任国相![]() |
C.虚上舍而自馆之馆:安排住宿![]() |
D.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卒 :终于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夫秦之所以重楚者,以其有齐也娘以指叩门扉 |
B.乃以相印授张仪,厚赂之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
C.楚王大怒,发兵而攻秦夫列子御风而行![]() |
D.今闭关绝约于齐其制稍异于前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张仪欺诈权变之术的一组是()
①张仪已学游说诸侯②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③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④佯失绥堕车,不朝三月
⑤于是遂闭关绝约于齐⑥臣有奉邑六里,愿以献大王左右
A.②④⑤ | B.①③⑥ | C.②④⑥ | D.②③⑥![]() |
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以其欺诈权变之术、成竹在胸的韬略以及善于借物的本领,出色完成了“相楚”使命。![]() |
B.陈轸老谋深算、料事如神、直面陈言,是楚国的耿介衷肠之臣。![]() |
C.本文虽只有几百字,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余波,其中还不乏戏剧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几乎具备后世小说的全部特征。![]() |
D.由本文可知,楚王愚蠢贪婪、刚愎自用又感情冲动,终于落得个折兵损将、国破身亡的下场。![]()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我出地于秦,取偿于齐也,国尚可存。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为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为兄轼下狱上书宋·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无大过恶。惟是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失,前后上章论事,其言不一。陛下圣德广大,不加谴责。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顷年,通判杭州及知密州日,每遇物托兴,作为歌诗,语或轻发。向者曾经臣寮缴进,陛下置而不问。轼感荷恩贷,自此深自悔咎,不敢复有所为。但其旧诗已自传播。臣诚哀轼愚于自信,不知文字轻易,迹涉不逊,虽改过自新,而已陷于刑辟,不可救止。
轼之将就逮也,使谓臣曰:“轼早衰多病,必死于牢狱。死固分也,然所恨者,少抱有为之志,而遇不世出之主,虽龃龉于当年,终欲效尺寸于晚节。今遇此祸,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况立朝最孤,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惟兄弟之亲,试求哀于陛下而已。”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兄轼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若蒙陛下哀怜,赦其万死,使得出于牢狱,则死而复生,宜何以报!臣愿与兄轼洗心改过,粉骨报效。惟陛下所使,死而后已。
臣不胜孤危迫切、无所告诉,归诚陛下;惟宽其狂妄,特许所乞,臣无任祈天请命激切陨越之至。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此深自悔咎遭殃![]() |
B.臣早失怙恃父母的代称 |
C.而已陷于刑辟刑法、 刑律 | D.惟宽其狂妄宽容 ![]() |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闻困急而呼天弃甲曳兵而走 |
B.左右亲近,必无为言者陈胜者,阳城人也 |
C.汉文因之,![]() |
D.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请没为官婢,以赎其父 |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呼天抢地的语气陈述人命关天的危迫,继而动之以手足之情,晓之以如焚之忧,感人至深。![]() |
B.第三段中苏轼的一段话,一谓苏轼少有大志,又遇杰出明主,深欲报效朝廷;一谓平素在朝![]() |
C.苏轼性格愚直狂狷,恃才傲物,又爱纵谈古今,舞文弄墨,所以上章论事,观点不![]() ![]() |
D.苏辙想捐出自己的官职为苏轼赎罪,不敢存非分之想,只希望能救兄长出狱,使兄![]() |
翻译下列句子
(1)轼狂狷寡虑,窃恃天地包含之恩,不自抑畏。(3分)
(2)虽欲改过自新,洗心以事明主,其道无由。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分)(《劝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
何并字子廉,祖父以吏二千石自平舆徙平陵。并为郡吏,至大司空掾,事何武。武高其志节,举能治剧①,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徙颍川太守,代陵阳严诩。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吏为师友,有过辄闭阁自责,终不大言。郡中乱,王莽遣使征诩,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诩据地哭。掾史曰:“明府吉征,不宜若此。”诩曰:“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是时颍川钟元为尚书令,领廷尉,用事有权。弟威为郡掾,赃千金。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廷尉免冠为弟请减死罪一等,愿蚤就髡钳②。并曰:“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元惧,驰道遣人呼弟。阳翟轻侠③赵季、李款多蓄宾客,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并下车求勇猛晓文法吏且十人,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敕曰:“三人非负太守,乃负王法,不得不治。钟威所犯多在赦前,驱使入函谷关,勿令污民间;不入关,乃收之。赵、李桀恶,虽远去,当得其头,以谢百姓。”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④于市。(节选自《汉书》)
【注释】①剧:复杂混乱的地方。②髡钳:刑罚名,剃去头发。这里泛指刑罚。③轻侠:不怕死的强盗。④具狱:罪状。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官属数百人为设祖道祖:饯送 |
B.有过辄闭阁自责辄:就 |
C.并为太守,过辞钟廷尉过:路过 |
D.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吊:哀悼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何并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举能治剧,为长陵令,道不拾遗
②代到,将有僵仆者,故相吊耳
③罪在弟身与君,律不在太守
④使文吏治三人狱,武吏往捕之,各有所部
⑤钟威负其兄,止洛阳,吏格杀之
⑥亦得赵、李他郡,持头还,并皆县头及其具狱于市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①③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并,字子廉,祖籍平舆。祖父和父亲都从郡吏起家,后来都凭借郡守的身份从平舆迁移到平陵。 |
B.严诩本来用孝行治理颍川,认为掾史是师友。掾史一有过错,他就闭门自责。知道接任他的是何并,忧心忡忡。 |
C.颍川人钟元担任尚书令兼廷尉,出面为弟弟说情,请求何并将其弟弟钟威由死刑减一个等次,从轻处理,遭到了何并的严词拒绝。 |
D.阳翟对赵季、李款蓄养宾客不以为然,抱以轻视态度,却仗恃权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 |
把上述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哀颖川士,身岂有忧哉!我以柔弱征,必选刚猛代。
(2)以气力渔食闾里,至奸人妇女,持吏长短,从横郡中,闻并且至,皆亡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22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①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②,与中国侔③。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②称制:自称皇帝。③侔:相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番禺负山险负:背靠 |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苦:痛苦 |
C.即被佗书,行南海被: 给予 | D.佗即移檄告横浦…曰移:传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②为中国劳苦 |
B.①且番禺负山险②盗兵且至 |
C.①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②佗因此以兵威边 |
D.①击灭南越而并王之②败数县而去焉 |
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
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 B.②④⑥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
翻译和断句
(1)用“/”线给文中化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②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