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题,9分)
(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韩非子》)
(乙)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④,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①以翡翠。郑人买其椟③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②珠也。
(《韩非子》)
[注释] ①缉:装饰边沿。 ②鬻:卖。 ③椟:木匣 ④柜:小盒子、解释划线的词语。
(1)郑人有欲买履者( ) (2)乃曰( )
(3)为木兰之柜( ) (4)缉以翡翠( )、选出“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2分)
A.而置之其坐 | B.而忘操之 |
C.反归取之 | D.为木兰之柜 |
、翻译句子。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你从乙段的寓言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2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赞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通"以"。⑦不诬:不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 谪居涪陵 谪
② 恨穆父不及见也 恨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
(3)结合选文说说山谷(黄庭坚)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气中加点的词。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
②策之不以其 道道:
(2)"马之千里者"的"之"与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 之
B送杜少府 之任蜀州
C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
D予独爱莲 之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韩愈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谈谈理由。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
孟子对(齐王)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①;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②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彼 ③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注释】①耨(nòu):除草。②制梃:拿起木棍。③彼:这里指秦、楚两国。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 辟也:
②地方百里而可以 王:
(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入以事其父兄 |
入则无法家拂士 |
B.王如施仁政 于民 |
皆以美 于徐公 |
C.王 往 而征之 |
朝而 往,暮而归 |
D.壮者以暇日 修其孝悌忠信 |
邹忌 修八尺有余 |
(3)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4)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观点?请用四字短语概括。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
庆历中,议弛 ①茶盐之禁及减商税。范文正以为不可: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贾之利耳,行 ②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 ③未减,岁入不可阙 ④,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 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今为计莫若先省国用;国用有余,当先宽 ⑤赋役;然后及商贾。弛禁非所当先也。其议遂寝。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弛:放开。②行:指对商人实行赋税。③国用:国家的开支。④阙:同"缺",缺少。⑤宽:放宽。⑥寝:终止。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或异二者之 为
②吾谁与 归
③ 但分减商贾之利耳
④其议遂 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
(3)概括乙文主要内容,乙文内容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文言文阅读。
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宫苑官司①多被责罚。侍中魏徵进言曰:“陛下今幸②洛州,为是旧征行处③,庶其安定,故欲加恩故老。城郭之民未蒙德惠,官司苑监多及罪辜,或以供奉之物不精,又以不为献食。此则不思止足,志在奢靡,既乖行幸本心④,何以副百姓所望?隋主先命在下⑤多作献食,献食不多,则有威罚。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载籍⑥所闻,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当战战栗栗,每事省约,参踪前列,昭训子孙,奈何今日欲在人之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⑦足矣;若以为不足,万倍于此,亦不足也。”太宗大惊曰:“非公,朕不闻此言。自今已后,庶几无如此事。”
[注]①官司:侍从,侍卫。②幸:临幸,到。③为是旧征行处:因这里是以前征战之地(百姓遭了罪)。④乖行幸本心:违背了巡游的初衷。⑤在下:下人。⑥载籍:史书。⑦不啻(chì):不止,不仅仅。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次于显仁宫 |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B.故欲加恩故老 |
桓侯故使人问之 |
C.隋主先命在下多作献食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D.陛下若以为足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2)下列各项中的“以”与“或以供奉之物不精”中的“以”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徐以杓酌油沥之
B.此独以跛之故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何以战
(3)翻译句子。
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
(4)魏徵举隋主之例是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