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
(2)国险而民附 附:
(3)夙夜忧叹 夙夜:
(4)恐托付不效 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 )( )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北定中原北通巫峡 |
C.还于旧都曹操比于袁绍 |
D.则名微而众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2)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甲】段中 “三分天下”的内容,并指出【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2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乙】曾子①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依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人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无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注】曾子,即曾参。.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
(2) 鲁君使人往致邑焉使:
(3) 曾益其所不能益:
(4) 足以全其节也全:.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2分)
A.人则献之 | B.孔子闻之曰 |
C.委而去之 | D.宋何罪之有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曾子衣敝衣以耕. 曾子这样的生活,你能从【甲】、【乙】文中找出四条好处吗?
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选自《论语》)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⑴蹴尔而与之
⑵乡为身死而不受
⑶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⑷贫与贱,人之所恶也.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⑴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⑵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请你从甲乙两则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贫贱不能移”精神的句子。
.古人强调的“义”与当今人们追求的“利”有无矛盾?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文,回答8—11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薄 :景 :.下列四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 B.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忧谗畏讥 |
C.心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D.异或异二者之![]() |
则有心旷神怡渔人甚异之.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选文描述了“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古仁人”为什么会“异二者之为”呢?
【乙】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解释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法:.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断四处)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 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
.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一)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甲】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 ①卓茂:人名。②公:对人的尊称。.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他 日 马 主 别 得 亡 马 乃 诣 丞 相 府 归 马.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1)归()(2)诣().翻译"心知非是,解以与之"一句的意思。
.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什么?
.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