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在其六十大寿上劝告官员:“取本分之财,戒无名之酒。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若能依朕所言,富贵功名可久。”对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恰当的是
A.意思是为官者要做到无功不受禄,取本分之财,不贪不沾 |
B.提醒官员要谨言慎行、克己清廉 |
C.这是唐太宗告诫为官者修身克己的做人之道 |
D.反映了唐太宗希望官员认识到为官者是人民的公仆,要为人民服务 |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
B.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
C.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
D.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
C.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
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
甲午战后,严复谈到:“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弊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
A.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 B.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 |
C.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 D.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流行于这一时期的‘文明’一词,以其特有的模糊性和包容性罗括了种种旧俗之外的新事,使外洋飘来的东西在朦胧中减杀了腥膻气和夹生气。比之上一个世纪,‘以夷变夏’这个古老而又刺激过许多人神经的命题似乎已经在国人的灵魂和感情中越来越淡化了。”据此可以得出
A.近代中国的民众已接纳了外洋习俗 |
B.旧习俗已违背了近代化潮流 |
C.西方文明与中国旧习俗已完美融合 |
D.外来文明冲击了中国旧习俗 |
据《中国棉纺织史稿》统计,华北的天津、芝罘、胶州、秦皇岛等四口岸输入洋纱、国纱的净量情况如下表所示。由表格信息可知
年份 |
洋纱 |
国纱 |
共计 |
||
担 |
% |
担 |
% |
(1担=100斤) |
|
1894~1898 |
315.278 |
93.7 |
20.853 |
6.3 |
336.531 |
1899~1903 |
442.955 |
92.1 |
37.866 |
7.9 |
480.821 |
1904~1908 |
533.529 |
89.4 |
63.397 |
10.6 |
596.926 |
1909~1913 |
581.433 |
80.1 |
144.757 |
19.9 |
726.190 |
A.民族资本主义迎来“黄金时期”
B.洋纱输入改变了民族工业布局
C.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明显增加
D.洋纱输入制约了民族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