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A代表 分子,B代表 。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3)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
(4)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5)甘油、胆固醇等之所以能优先透过细胞膜,主要与 有关,若将该细胞膜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则面积约为原有细胞膜面积的 倍。
Ⅰ.下图曲线A、B分别表示棉花、大豆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______。
(2)图中的“a”点表示___________。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棉花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
(4)当光照强度为g时,(棉花、大豆)______________积累有机物最多。
Ⅱ.取四株大小与长势一致的棉花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并通入空气,装置如下图。
(1)若通过甲、乙两装置的实验证明Fe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乙装置作何改动_________________。
(2)若通过甲、丙两装置的实验证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主动运输,丙装置作何改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通过甲、丁两装置的实验证明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根提供有机物,丁装置作何改动________________。以上三组实验中,甲组都是对照组。
为了探究某物质(X)的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
(1)实验分组:
甲组:培养液+Y细胞+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生理盐水
乙组:培养液+Y细胞+3H-TdR+X(用生理盐水配制)
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
(2)分别测定两组的CRD(细胞内的放射性强度),求每组的平均值。
(3)将各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合适时间后,测定CRD,求每组平均值并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答题时用X、CRD、3H-TDR表示相关名词:Y细胞是能增值的高等动物体细胞)请回答:
I.实验目的:。
II.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III.实验中采用3H-TDR的原因是:。
洋葱(2n=16)为二倍体植物。为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洋葱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即视野内分裂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洋葱的老根去除,经水培生根后取出。
②将洋葱分组同时转入质量分数为0. 01%、0. 1%秋水仙素溶液中,分别培养24 h、36 h、
48 h;秋水仙素处理停止后再转入清水中分别培养0 h、12 h、24 h、36 h。
③剪取根尖,用Carnoy固定液(用3份无水乙醇、1份冰乙酸混匀)固定8h,然后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5~8 min。
④将根尖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漂洗。
⑤用石炭酸一品红试剂染色。
⑥制片、镜检;计数、拍照。
实验结果: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细胞分裂指数(%)如下表。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 |
清水培养时间(h) |
||||
质量分数(%) |
时间(h) |
0 |
12 |
24 |
36 |
0. 0l |
24 |
10. 71 |
13. 68 |
14. 19 |
14. 46 |
36 |
9. 94 |
11. 99 |
13. 59 |
13. 62 |
|
48 |
7. 98 |
10. 06 |
12. 22 |
11. 97 |
|
0.1 |
24 |
7. 74 |
9. 09 |
11. 07 |
10. 86 |
36 |
6. 12 |
7. 87 |
9. 98 |
9. 81 |
|
48 |
5. 97 |
6. 68 |
7. 98 |
8. 56 |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步骤③中“将根尖浸泡在1 mol/L盐酸溶液中”的作用是。
(2)步骤⑥为了获得相应的观察视野,镜检时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3)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计数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4)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质量分数为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的细胞分裂指数较高;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方法是
。
(5)下面为一位同学在步骤⑥所拍摄的显微照片,形成细胞a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甲细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单独培养→无甲菌菌落;
甲细菌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有甲菌菌落;
实验二:乙细菌在基本培养基中单独培养→无乙菌菌落;
乙细菌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有乙菌菌落;
实验三:甲细菌与乙细菌混合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有菌落。
⑴如果实验三出现的是一种新菌落,既不是甲菌落,也不是乙菌落,对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提出你的假设(已排除突变):。
请写出验证上述假设的实验思路:。
⑵如果在实验一的基本培养基中增添A物质,则会出现甲细菌的菌落;实验二的基本培养基中增添B物质,则会出现乙细菌的菌落;实验三是将甲细菌与乙细菌在基本培养基上混合培养,结果出现了甲菌和乙菌两种菌落。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提出你的假设:。
在下列步骤1—4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以验证你的假设,并得出结论:
步骤1:甲细菌+基本培养基+A物质→有甲菌菌落
步骤2:乙细菌+基本培养基+B物质→有乙菌菌落
步骤3:甲细菌+基本培养基+B物质→无甲菌菌落
步骤4:乙细菌+基本培养基+A物质→无乙菌菌落
步骤5:
步骤6:
根据以上步骤,得出的结论是:。
自然界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右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B控制。
(1)由题目信息可知,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_____片段。
(2)大麻雄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可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图中的____ 片段。
(3)现有抗病的雌、雄大麻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试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除第(1)问外的哪个片段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4)若通过实验已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2片段,想通过杂交实验培育一批在生殖生长之前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选择的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代中雄株表现型为___,其基因型为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