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和两者的关系是 。
A.同种元素 | B.同种物质 | C.同种分子 | D.同种原子 |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 。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提出猜想】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分析: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
实验药品 |
分解温度(℃) |
① |
氯酸钾 |
580 |
② |
氯酸钾、二氧化锰(质量比1:1) |
350 |
③ |
氯酸钾、氧化铜(质量比l:1) |
370 |
④ |
氯酸钾、氧化铁(质量比1:1) |
390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由实验__________与实验④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1)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不变;
(2)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
(3)同种催化剂,还有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3)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4)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______;
(6)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硫化氢气体和硫酸亚铁。硫化氢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①试写出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②制取硫化氢时,发生装置应选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填代号,下同);收集硫化氢气体时,只能选用装置。
(7)在医院里给病人输氧时,在氧气钢瓶和病人吸氧器之间
连接一个类似右图所示的装置,在装置中盛放大约半瓶蒸馏水,
导气管(填“a”或“b”)端连接在供氧气的钢瓶上。
某同学探究动物的呼吸作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中小白鼠的生命活动,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后发现U形管的液面A处_________,B处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放小白鼠的瓶中,发现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动物吸入_____ _,呼出______________。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 用A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时,a管产生的气体是。水中预先加入硫酸目的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实验的主要结论是。
② 用B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得到的结论是实验中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两个可能原因是;。
③ 利用C图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看到的现象是
④ 利用D图所示方法 , 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下表是不同含碳量的铁丝(所用铁丝直径均相同)放入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
铁丝中含碳量 |
0.05% |
0.2% |
0.6% |
燃烧时的现象 |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
剧烈燃烧,大量火星 |
由上表分析出,“火星”可能是与氧气反应导致的。实验中要预先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写出铁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两个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在烧杯A、B中分别盛两种不同的无色溶液,中间小木块上各有一支燃着的蜡烛,向A烧杯中加入白色固体后,发现烧杯中蜡烛很快熄灭;向B烧杯中加入黑色固体粉末后,烧杯中蜡烛燃烧更旺。
①A烧杯中加入的白色固体可能是无色溶液是
②B烧杯中加入的黑色固体粉末可能是无色溶液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