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和两者的关系是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因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以下是某化学小组探究的过程.
向NaOH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
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提出问题]是什么粒子使紫色石蕊溶液呈蓝色呢?
[查找资料]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大量的H2O、Na、OH和极少量的H
[猜想]是大量的OH使紫色石蕊溶液呈蓝色.
[实验探究步骤及其说明]
(1)在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几乎不变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几乎不变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原猜想___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

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可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1)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并绘制曲线如图。

根据上图信息可知,该因素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是
(2)探究温度及催化剂质量的影响。请补填实验V中的数据。

实验编号
温度
催化剂
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及浓度
实验Ⅲ
50℃
1g二氧化锰
10g,3%
实验Ⅳ
25℃
2g二氧化锰
10g,3%
实验Ⅴ


10g,3%

(3)溶液酸碱性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也有影响。
①分析下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资料表明:过氧化钡()与硫酸()溶液反应可用来制取,同时生成一种白色沉淀硫酸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除去硫酸钡沉淀的实验操作是;根据①中结论可知,利用上述反应制取时,所加硫酸的量应(填“少量”或“过量”)。

(1)探究影响锌与稀硫酸反应快慢的因素。反应过程中,用前10min内收集的氢气体积比较反应的快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进行下表四组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试剂
前10 min 内产生的氢气体积(mL)
不同纯度的锌
不同体积和浓度的稀硫酸
a
纯锌
30 mL 30 %
564.3
b
含杂质的锌
30 mL 30 %
634.7
c
纯锌
30 mL 20 %
449.3
d
纯锌
40 mL 30 %
602.8

①比较实验a和实验b,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②为了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快慢的影响,需比较实验和实验(填编号)。
③控制其他条件相同,需控制的条件是(例举一种条件即可)。
(2)利用锌皮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并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
制取氢气的实验操作有:
a.收集气体;
b.向锥形瓶里装锌皮;
c.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d.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硫酸;
e.装配仪器。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3)测定锌皮中锌的质量分数:已知该锌皮中含有少量杂质铁,将该锌皮放入如下图所示的盛有稀硫酸的锥形瓶中,多次实验后,取平均值所得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充分反应后装置及反应剩余物质质量
装置和足量的稀硫酸质量
锌皮质量
342.2g
15.8g
357.5g

为探究碳及其氧化物的某些性质,用以下装置进行实验。(B、D装置内药品均足量)

①写出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0)
②E处点燃尾气的目的是 (11)
③实验中,装置B、D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12),但它们在功能上有区别,装置B的作用是 (13)
④实验过程中,能体现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14)(从A~E中选填)处发生的反应。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改变,但质量是否改变了呢?为此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问题】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
【实验方案】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进行实验】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盼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H2O2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MnO2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调至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物质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填“左边”、“右边”或“中间”),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右边。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化学方程式为
。乙小组的指针偏向右边是因为
【反思与与评】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你得到的启发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