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和美国作为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三:
1689年,《权利法案》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停止任何法律效力;1701年议会又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把原先属于国王的任免法官的权力转到各部大臣的身上。罗伯特·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相,他的政策在下议院失去多数的信任而被迫辞职,从而开创了一个先例:凡内阁失去下议院多数的信任即告辞职。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二、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些朝代开创的何种制度?图示二中的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示二这一制度进行简单评价。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体?图中体现了美国政体的什么特点?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中都体现了对权力的分割,结合所学谈谈它们实质上的不同。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这一点据说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诚然,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使富有的自由民和贫苦的自由民都不致各走极端,是古典思想家们的政治信条。因此,他们对“贫富有所协调”的理论构想,并非为了最终消灭穷人或富户,而是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
——解光云《古典时期雅典城邦对贫富差距的制度调适》
(1)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维护了“人民”的哪些权利? (3分)
(2)为“防止极贫极富,扶持中等阶层”,梭伦采取了哪些经济措施?(4分)
(3)通过梭伦改革.其寻求社会力量的“平衡”是否达成,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5分)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回答:
(1)五四运动以前,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重要的思想主张?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奋起抗争”中形成的思想武器是什么?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它分别形成什么主要成果?
(3)20世纪90年代,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同志就“什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作了怎样的阐述?
(4)近代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民生问题是当前 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纵观民生问题的各种看法,有利于以史为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曰:“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完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孟子·离娄篇》
材料二:商贾贸负贩之不可缺也,……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敌国之财皆吾财也。……利于国,惠于民,择术之智,仁亦存焉。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材料三:仆之素志在提倡实业,实行民生主义,而在社会主义为归宿,俾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同享安乐之幸福。
——孙中山(1924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孟子的治国之道是什么?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的什么观点?根据材料二概括其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民生主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孙中山认为应如何实现民生主义?
(4)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民生幸福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又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岳麓版《历史·必修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提出的革命道路。
(2)据材料二概括其思想核心。
(3)说说你对中共“走什么路”问题的认识。
(14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多年前, 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在宗教的欧洲,人的心灵是神的奴隶,人们以为心中如果没有上帝,便有罪恶感。然而,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无神论和理性主义,让欧洲人看到了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国度,人民有着积极向上和快乐的心灵。这促进了理性主义哲学的思考。儒家文化中君为轻,民为重,民心决定政权的思想, 成为民主思想的源头。当时的欧洲, 国家主要由皇权和贵族统治,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更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欧洲人对中国通过公开考试在平民中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 极为椎崇。
材料二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1)依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中国文化中可供欧洲人借鉴的元素。并进一步分析200多年前欧洲中国文化热的意义。(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