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期间,共产党内发生激烈的争论,张国焘反对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马林和陈独秀提出“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这两种观点的实质是
| A.主张实行国共两党合作 | B.否定中共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
| C.反对国共合作 | D.主张国民革命由国民党领导 |
自北宋出现纸币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白银被日益普遍使用,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最终获得政府认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明中期()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失败 | B.政府对贸易的控制加强 |
| C.白银成为一种主要的流通货币 | D.政府对贸易的控制遇挫 |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追求。以下属于德意志帝国国歌的应是:
| A.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
| B.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
| C.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
| 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
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由政体不好的缘故……”据此他认为()
|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
|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 C.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
|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
国民收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阅读1850—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表,对下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1850—1887年人均收入降低与西方侵略、太平天国运动有关 |
| B.1887—1914年人均收入增加与义和团运动抵制外国侵略有关 |
| C.1914—1936年人均收入增加与民国成立、一战爆发有关 |
| D.1936年—1949年人均收入降低与日军侵华、官僚资本膨胀有关 |
张岱家、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 B.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
| C.黄宗羲等代表地主阶级 | 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