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商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1872—1894
53
4687
9.6%
103
28000
57.3%
1895—1913
463
90801
41%
136
103153
46%

 
材料二 鼓吹实行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的刊物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刊物名称
1898
梁启超
《时务报》
1898
严复
《国闻报》
1903
章炳麟
《苏报》
1905
孙中山
《民报》

 
材料三  1912——1913年参加国会大选的主要政党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1)根据材料一,分析图表反映的两种企业在两个时段的发展趋势如何。简析1872——1894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1895——1913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中国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这种政治局面说明社会发展的主要状况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指出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发展方向,并分析其没有变成现实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苏联解体 国民大革命 两伊战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近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东西方的教育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全国新式学堂数字为42,696处(各省42,444处,京师252处);全国学生数字为1,300,739人(各省1,284,965人,京师15,774人)。另外尚有数千人留学国外。1907年,学部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及《女子小学学堂章程》,各地女学也相继开办。据记载,1907年京师、直隶、奉天等19个省份,共有各类女子学堂428所。这一时期开办的各类学堂,主要是蒙养学堂、高初等小学堂以及师范学堂等,高等学堂所占比例较低。
——摘编自乔志强《中国近代社会史》
材料二 教育作为一种公民权,是从19世纪开始的一个进程的顶点,即教育的逐步世俗化并从宗教与慈善团体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教会并不是反对发展初等教育的唯一的方面,雇主们为反对普及教育进行了不断的斗争,1876年英国的一项法令禁止雇佣10岁以下的儿童为固定职工,1918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年龄规定为14岁,在达到这个年龄之前,禁止一切固定就业,同年取消全部学费。在妇女教育方面,总的说来,欧洲各国工人阶级的女孩子都受到与男孩子相同的教育,并未因性别有所差异。成人教育理所当然的主要是与工人阶级有关,虽然其范围各国有所不同。
——摘编自《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11》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述近代欧洲教育的特点。
(3)联系上述材料,比较近代中国与欧洲教育异同。

(27分 )正确的经济政策引领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少数领域里,大企业的突然出现对美国传统的企业精神是一次巨大的威胁。更为可怕的是哪些新兴的大公司在政治上的权力是史无前例的。他们的游说人员在华盛顿比比皆是;无论是国会山的哪个大厅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谢尔曼饭托拉法》,宣布“任何垄断、企图垄断或与他人联合、勾结进行垄断洲际或国际间贸易的人”为罪犯。
——《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材料二 在国民收入中,1956年同1952年相比,全民所有制经济的比重由19.1%上升到32.2%,集体所有制经济由1.5%上升到53.4%,公私合营经济由0.7%上升到7.3%,而私营经济则由6.9%下降到0.1%以下,个体经济由71.8%下降到7.1%。前三种合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达92.7%。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已达98.8%。
材料三 当小岗村是十八户农户“趁着夜色,走进那座破败的农家茅屋时,他们没有想到,这个普通的冬日夜晚, 其实正是中国农村改革的黎明”,是他们“催生了中国农村的一轮大变革,……”因此,“他们的名字,也将自此载入史册”。
——陈桂棣,春桃《小岗村的故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托拉斯出现的背景以及《谢尔曼反托拉斯法》颁布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分析导致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3)小岗村十八户农民带来的“中国农村的一轮大变革”有何深远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小岗村如何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

创新型国家无不得益于教育立国,科技兴国与人才兴国,科技教育与人才资本要具有协同效应。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创设于隋,以分科举士而得名。科举制度以封闭式考试录取士生,因而具有公正性和法定性;又因不计生员出身,唯才是举,能较广泛地从社会各阶层选拔人才,立志“使寰区大淀,海内清一”,从而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官员和候补官员基本上都是知识阶层的精英,无疑普遍提高了官僚队伍的人文素质。相传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两湖分闱与长沙科举人才之盛》
材料二 李鸿章再三强调:培养人才,实为自强根本。为了培养近代军事、经济和外交人才,李鸿章在创办军事和民用企业的同时,还倡导创办了近代教育事业。例如创办外语学校、军事学校和派遣留学生等,这是向西方学习的深化和必然结果。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三 明治时期,确立了“和魂洋才” 的教育原则,既要培养学生具 有日本旧的忠君爱国思想,同 时又要掌握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知识。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及作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李鸿章兴办教育的背景及结果。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对日本的教育原则进行评价。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学士索额图请诛诸臣之建议撤藩者,上不许,惟驰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削吴三桂官爵,宣示中外,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与狱。……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材料二清廷在平叛战争结束后,没收藩产入官充当军饷,撤藩回京师。除吴三桂部调往边区站、台服役外,其余各部重新编入八旗。福州、广州、荆州派八旗兵驻防,广西、云南派绿营兵镇守,彻底消除了藩镇制。此外,这次平叛战争的胜利,意味着受“三藩”割据之害的人民的解放……之后,又于公元1683年灭亡了台湾的明郑政权。至此彻底消灭了南明的抗清实力。从此有组织的反清复明运动不复存在。此后,清廷开始才建够开始从事行政和财政经济的调整改革,然后致力于解决边疆问题。
——百度百科《三藩之乱》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取得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取得胜利的积极影响。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代立宪君主威廉三世……在即位后的头几年尽力维持一个兼容两党的混合内阁,企图用扶弱抑强的手段来加强自己的势力。……1694年,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人才成为议会中席位较多的党派。这就不难看出,辉格党人在1695年的胜利不是他们组阁的原因,而是结果。这种先组织内阁,后得到选民认可的史实,说明当时有内阁而无责任内阁制。而且,不仅1694年内阁是如此组成的。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
材料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又称“责任政府制”或“代议政府制”,处于资产阶级内阁制的较高发展阶段。它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构的核心──内阁,由多数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换言之,“议会至上”或“议会主权”原则是英国内阁制奠定的基石,是与“虚君制”并存的。随着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和虚君制的出现,英国资产阶级内阁制有了长足发展,责任内阁制原则增添了不少新内容。其一,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其二,所有阁员对政府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其三,政府在大选失败后必须立即辞职。
──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制发展演变的阶段特征和历史趋势。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和发展的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