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自古以来,地方政治管理制度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之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陆世仪说过:(在官员任期方面)“郡县之弊,在迁转大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三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其体现的政治意图分别是什么?陆世仪指出了两种制度怎样的弊端?(8分)
(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谈谈郡县制的合理性。(6分)
(3)材料三体现元朝制度创新对当时中央集权国家的管理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和实践】
材料 17世纪的中国和英国思想界都出现反封建思潮。
中国思想家黄宗羲(1610—1695)认为:最初“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为君主,使天下受其利而释其害;后世君主“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为天下之大害”。进而提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非决于学校”。
英国思想家洛克(1632~1704)认为: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府,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自然权利(生命、财产及人身自由)。国王及其政府应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管理国家的行政权。在政府与人民的争执中,人民是最高的裁判官。
——摘编自张永忠《比较黄宗羲与洛克的政治哲学》等
(1)根据材料,指出黄宗羲和洛克关于君主问题的研究视角并提炼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黄宗羲和洛克的政治主张出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户调式是西晋的基本经济和财政制度。是灭吴、统一中国的当年颁行的……
三国时期,田地的占有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封建国家所有,多以屯田的形式进行经营;一类为私人占有,多集中在世族门阀的手中。曹魏后期,政治日益黑暗,许多屯田被贵族和大官僚据为已有,大量的屯田客沦为私家的农奴……
……户调式共有三项内容,即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晋武帝司马炎……制定的不少政策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晋书•食货志》日:太康时期,“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上》
(1)根据材料,概括晋武帝颁行户调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晋武帝户调式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 中共政权的演变
一、中共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蠃,华人屹立世界
1.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共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3.两岸交流的现况
4.当前的两岸问题焦点:统独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亚当•斯密一贯倡导:人类的利己行为可以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达到人类整体的福利。就是这个亚当•斯密,在写作《国富论》的同时也写了一本《道德情操论》,赞美人类的同情心和道德,从而引出了所谓的“斯密问题”。
材料一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残酷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的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所谓的新政,那将是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将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胡佛的竞选总统演说
材料三第1节为使每州能在该州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孤苦老人提供财政资金,特批准拨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9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款项。
第301节为资助各州实施失业补助法,特准许拨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400万美元,并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4900万美元……
第401节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贫苦的儿童提供财政补助,特此批准拨予截止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2475万美元,并批准拨予此后每一会计年度一笔足以执行本章目的之用款项。
第501节为使各州能在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妇幼保健设施,特准从截止于1936年6月30日的会计年度起,拨予每一会计年度380万美元。
——黄德禄等选译《世界史资料丛刊:1917—1939年的美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当时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政治角度分析其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的理论根据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三在市场经济制度问题上的不同做法及其后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斯密问题”的理解。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焚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
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特开“博学鸿儒科”,以延揽人才。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黄宗羲闻知后即致书陈锡嘏表示感谢,说如果让他“待诏金马”,无异于“断送老头皮也”。
康熙十九年,黄宗羲年已七十一岁,徐元文(顺治十六年状元,官至户部尚书)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
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康熙九年探花,官至刑部尚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黄宗羲对清廷态度的变化有什么现实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