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离子 |
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离子 |
甲~丁是含同一种元素的四种物质,甲和丁分别是该元素的单质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甲不可能是
A.S | B.Si | C.Al | D.Fe |
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或结论”的是
选项 |
操作或现象 |
实验目的或结论 |
A |
将氯水滴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 |
证明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有漂白性 |
B |
向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溶液由浅绿色变成黄色。 |
氧化性:Br2> Fe3+ |
C |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12溶液后红色褪去。 |
证明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
D |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 |
证明浓硫酸具有酸性和脱水性 |
PX是对二甲苯的化工简称,是—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关于对二甲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二甲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B.对二甲苯是苯的衍生物,也是苯的同系物 |
C.对二甲苯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
D.对二甲苯可用作生产PET(聚对二苯甲酸乙二醇酯)的中间体 |
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的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K(a)>K(c) K(b)=K(d) |
B.正反应速率:v(a)>v(c) v(b)>v(d) |
C.平均摩尔质量:M(a)<M(c) M(b)>M(d) |
D.平衡时a点一定有n(CO):n(H2)=1:2 |
下述实验能达到顶期目的的是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向1mL0.2mol/LNaOH溶液中滴入2滴0.1mol/L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mol/LFeCl3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
证明在相同条件下,溶解度Mg(OH)2>Fe(OH)3 |
B |
向混有BaCO3沉淀的NaOH溶液中滴入已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
滴定其中NaOH含量 |
C |
两种一元碱溶液X和Y(X的pH比Y大l),分别加水稀释l00倍后,pH相等 |
证明稀释前c(X)=10c(Y) |
D |
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F与HCl溶液的pH,后者较小 |
证明非金属性Cl>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