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研组对密闭大棚内番茄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进行了研究。绘出了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的关系图(甲)和M点对应情况下的大棚内一天中的CO2含量的变化图(乙)。用红外测量仪在恒温不同光照下测得右表数据(实际光合量用葡萄糖表示)和植株呼吸作用释放CO2为0.6umol/h。请回答:
外界CO2浓度(umol/h) 实际光合量(umol/h) |
1.2 |
2.4 |
3.6 |
4.8 |
|
光照强度 |
1klx |
0.1 |
0.1 |
0.1 |
0.1 |
2klx |
0.27 |
0.44 |
0.61 |
0.78 |
(1)若给大棚中的番茄植株一定量的H218O,则在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可在番茄植株叶片细胞中的___________等有机物中检测到18O。
(2)在甲图中,与M点相比,N点限制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和 。研究中还发现,不仅单株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关系,番茄植株的生长也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番茄生长的调节方式是 ,与番茄果实发育最密切的激素是 。
(3)在图乙中DE段时,植株叶肉细胞中产生[H]和ATP的场所是_________ 。
(4)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番茄植株的实际光合量都为0.1umol/h,这与图乙中_____点对应的光合作用情况类似。
(5)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植物对CO2的转换率(单位时间内植物吸收的CO2与外界CO2浓度的比)为定值。光照强度为2klx实际光合量为0.27umol/h时,植物对CO2的转换率为___________。
Ⅰ.豌豆素是野生型豌豆(AAbb)产生的一种抵抗真菌侵染的化学物质,A、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野生型豌豆的纯合突变系1和纯合突变系2都不能产生豌豆素。用野生型豌豆和这两个纯合的突变系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杂交 |
F1表型 |
F2表型 |
突变品系1×野生型 |
有豌豆素 |
3/4有豌豆素,1/4无豌豆素 |
突变品系2×野生型 |
无豌豆素 |
3/4无豌豆素,1/4有豌豆素 |
(1)纯合突变系1的基因型是,纯合突变系2的基因型是。
(2)如果用纯合突变系1和纯合突变系2作亲本(P)杂交,F1(能、不能)产生豌豆素,
F2中能产生豌豆素的植株约占。请画出从P到F2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各代的
表现型,不要求写出配子。
Ⅱ.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
(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为什么?
人类各种癌症中的关键基因之一是原癌基因,其突变后表达的产物是G蛋白。当细胞膜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与生长因子结合后,G蛋白将信号经图中的过程①形成转录激活剂,激活剂激活、启动过程②③,形成大量物质D,导致细胞周期启动并过度分裂(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1)癌细胞的两个重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③合称为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②过程中,主要需要_______________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中的信息,从信息交流的角度提出一种抑制癌细胞产生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狗的一个复等位基因系列控制皮毛中色素的分布。等位基因ay降低了色素沉积程度,产生沙色的狗;等位基因at产生斑点型式的狗;等位基因as使暗色素在全身均匀分布。等位基因ay、at、as之间具有不循环而是依次的完全显隐性关系(即如果ay对at 显性、at对as显性,则ay对as也显性,可表示为ay > at >as)
给出以下系谱图
(1)根据该系谱图确定复等位基因的显性顺序是。
(2)Ⅰ1的基因型为。
(3)Ⅲ1与Ⅲ2交配产生斑点子代的概率。
(4)狗有一种遗传病,称作Pelger异常。有这种病的狗基本正常,但是其部分白细胞的核不分叶。
实验一:将Pelger异常的狗与健康的纯系狗杂交能产生后代,下一代的情况是:正常雌狗63个,正常雄狗60个,Pelger异常雌狗61个,Pelger异常雄狗58个。
实验二:将都属Pelger异常的雄狗与雌狗杂交,下一代的情况有所不同:正常雌狗57个,Pelger异常雌狗119个,正常雄狗61个,Pelger异常雄狗113个。
①请根据上述两组实验结果,推测Pelger异常狗的基因型(可用A或a表示)。
②分析实验二的结果的原因
。
③为了进一步确定你对实验二的分析的正确性,请提出进一步实验的意见:
。
右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
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20℃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
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
持在X的位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mL/h。
(2)与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相比,用上述装置所测得的光合作用速率数值(偏高/偏低/相同),原因是。
(3)假若在该植物的叶片上涂上一层凡士林,光合作用的速率会大幅度下降,这一做法主要限制了光合作用的反应阶段。
(4)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A组),
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mL读数处。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B组),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5)温度上升后,实验装置(B组)的气体增加还可能是实验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所致,若要消除实验数据误差,该如何实际对照组?。
(共24分)下图为某种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该细胞为细胞,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 ]和 [ ]。
(2)该细胞中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工厂”为[];“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该细胞没有,与动物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3)若该细胞是西瓜果肉细胞,糖类主要存在于[]中。
(4)构成图中[2]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和,它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的形成与[]有关。
(5)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