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期待,提升居民幸福指数,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让百姓共享更多发展成果,已成为各地政府的共识。哪些因素影响幸福感?人民网就此推出的调查,受到了网友的广泛关注。截止2011年2月20日21时,共有11519人次参与此次调查。34.4%的网友认为“经济状况、生活质量”是影响幸福的首要因素;31.4%的网友认为“权力规范,公共服务”是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27.7%的网友认为“社会保障、体面尊重”与生活幸福感关系最紧密;此外,还有6.6%的网友选择了“社会参与,价值实现”这一选项。
(1)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政府努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原因。
(2)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政府如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个人品德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经验的造纸工人用手一摸就知道纸的准确厚度;老猎手凭一点蛛丝马迹就可以断定走过的野兽的种类、数量、大小、雌雄;汽车修理高手一听声音就知道毛病在哪里……正所谓“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
  请用实践与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简要回答:为什么“近山知鸟音,近水识鱼性”?(6分)

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纲要提出的今后1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2分)
  (2)列举我国政府为实现教育公平所采取的措施(2条)。(2分)

(16分)北京市政府从2010年5月24日起开展“建言十二五, 共许新蓝图”的公众参与活动,就如何编织北京“十二五”规划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1)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政府通常可以采取哪些种方式让公民参与决策,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意义。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

材料二世界主要国家燃料燃烧CO2排放情况

注:CO2浓度升高、排放量加大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的低碳经济是当前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材料三“低碳”也是上海世博会的建园理念。上海世博会建筑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展示了未来城市建筑的设计理念。例如:中国国家馆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中的元素——斗拱,造型层层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屋顶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上海案例馆“沪上·生态家”有着弄堂、石库门山墙、老虎窗等中国设计元素,又集中了浅层地热、热温独立空调、智能集成管理、自然通风技术、太阳能一体化等生态节能环保技术。
材料四山东省政协委员为发展低碳经济献计献策。他们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要转变理念,树立环境优先的观念。周惠敏委员强调,要增强节能减排意识,摒除“不差我一个”的观念,低碳经济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要从现在做起。宗成中委员和宗金明委员指出要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徐群委员特别强调,发展低碳经济不完全等于发展新能源,有时候会出现节能不减排、低碳高污染的情况。例如,太阳能是低碳的,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高污染也是不容置疑的,我们不能为了简单的低碳而低碳。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就解决两图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建议。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世博建筑的设计理念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3)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政协委员们观点的正确性。

(24分)2010年,又闻民工荒。不仅沿海地区劳动力缺乏,就连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等内陆省份由于目前正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也闹出了“民工荒”。某校高三⑴班同学围绕“关注农民工,关注中国未来”的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参与讨论】
目前,我国农民工约有2.3亿至2.4亿人,其中“80后”占一半左右,“90后”有4000多万人。这些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更高,视野更宽,个性更强。与父辈相比,他们更注重精神需求,更希望通过培训,掌握技能,得到技术性强、收入高的工作,廉价劳动力时代渐行渐远。
(1)有人认为:“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今年的用工荒。”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对话交流】
90后的黄大明没什么工作和技术经验,只能随父亲在某城市的建筑工地打工,可他连水泥也卸不动。东莞一家服装企业准备招100名一线生产工人,前去应聘的黄大明想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这部分岗位基本安排给了大学毕业生。黄大明很苦恼,希望作为同龄人的你能跟他谈谈。
(2)请列出谈话要点,并指出相应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建言献策】
在城市的舆论场里,社会很少能够听到新生代农民工的声音。他们的户籍在乡村,但是很多人没有回乡参加村委会选举,而在城里他们又往往难以参与政治选举与公共生活。他们应该尽可能被纳入到政治参与的进程中来,从而能够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3)从政治制度上怎样保证新生代农民工“理性、大声地表达利益诉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