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0分)化工生产中常用到“三酸两碱”,“三酸”指硝酸、硫酸和盐酸,“两碱”指烧碱和纯碱。
(1) 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不恰当的一种物质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 "三酸”的稀溶液均能作为NH3的吸收剂广三酸”中的任意“一酸”与KH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纯碱生产工艺是沿用化学家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其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①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②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循环________ (填“ I ”或“II”)。
(4) 若将1mol/L盐酸逐滴加入0.5mol/L烧碱溶液至恰好完全中和,所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碳族元素简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表列出了A~M 13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
IA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0
1
A







2



B
C
D
E

3
F
G
H


I
J
K
4
L
M






(1)这些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写出C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I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将C、D、E三种元素的氢化物按还原性增强的顺序排列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I2—、J、L、M2等微粒中,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5)A与D形成的化合物A2D2是______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

(10分)按要求填空。
(1)已知16 g固体硫完全燃烧时放出148.4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拆开1 mol H—H键、1 mol I—I、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151k J、而形成1 mol H—I键会释放299k J能量。则由氢气和碘反应生成1 mol HI需要_____(填“放出”或“吸收”)_____k J的热量。
(3)S(g)+O2(g)=SO2(g) △H1<0;S(s)+O2(g)=SO2(g) △H2<0 ,比较△H1 ____△H2 大小。

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X和Ne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X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
(2)Z的气态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写化学式)
(3)用元素符号将W、X、Y按照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出来
(4)X的一种氧化物与W的氢化物反应能够生成W的单质,该氧化物中含有化学键的类型是

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已知:A、C、F三种原子的最外层共有11个电子,且这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皆能反应。D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4个,E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比最外层电子数多3个。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的元素名称,D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2)画出B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3)若构成F元素的一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8,写出该核素的表示符号
(4)C与F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将A、C、F的简单离子按照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离子符号表示)


(1)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的A、B、、C、D四个区域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区域为
(2)现有甲、乙两种短周期元素,室温下,甲元素单质在冷的浓硫酸或空气中,表面都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乙元素原子核外M电子层与K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
①用元素符号将甲、乙两元素填写在上面元素周期表中对应的位置。
②甲、乙两元素,金属性较强的是(填名称),能验证该结论的实验是(填编号)
a.将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块状单质分别放入热水中
b.将这两种元素单质的粉末分别和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c.将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粉末分别和热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
d.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