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共点力的合成”时得到的实验结果为如图所示(F′与A、O共线,A端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线的结点),需要进行比较的是 和 ;(填“F1”、“F2”、“F”或“F′”)
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 。在上述实验中所说的合力与两个分力具有相同的效果,是指下列说法中的 。
A.弹簧秤的弹簧被拉长 | 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 |
C.细线套受拉力产生形变 | D.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上伸长到某一长度 |
为了只用一根弹簧和一把刻度尺测定某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设μ为定值),某同学经查阅资料知: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由伸长量为x至恢复到原长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为。于是他设计了下述实验:
第一步,如图所示,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弹簧处于原长时另一端坐在位置B,使滑块紧靠弹簧将其压缩至位置A,松手后滑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到达位置C时停止。
第二步,将滑块挂在竖直放置的弹簧下,弹簧伸长后保持静止状态。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该同学需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写出名称并用符号表示)
。
②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的计算式:μ=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下列A至F六个步骤:
A.将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B.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锤自由下落
C.取下纸带,更换纸带(或将纸带翻个面),重新做实验
D.将重锤固定在纸带的一端,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提纸带
E.选择一条纸带,用刻度尺测出重锤下落的高度h1、h2、h3、…… hn ,计算出对应的即时速度vn
F.分别算出,比较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相等.
①以上实验步骤按合理的操作步骤排列应该是
②某同学在进行实验时,获得了数条纸带,则正确的是( )
A.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cm的纸带进行测量
B.在纸带上选取点迹清楚的、方便测量的某点作计数点的始点.
C.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到第一点迹之间的距离,得出重锤下落相应高度h1、h2…hn.
D.用公式,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
(1)下述关于用多用表欧姆档测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电阻时如果指针偏转过大,应将选择开关 S拨至倍率较小的档位,重新调零后测量
B.测量电阻时,如果红、黑表笔分别插在负、正插孔,则会影响测量结果
C.测量电路中的某个电阻,应该把该电阻与电路断开
D.测量阻值不同的电阻时都必须重新调零
(2)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如下:
①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变,分别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合外力F,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②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不变,分别改变物体的质量m,测出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③为了更直观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a与物体质量m的关系,往往用二者的关系图像表示出来,该关系图像最好应选用。
A.a-m图像 B.m-a图像 C.图像 D.
图像
④某同学在做实验时,使用交变电流作电源,在打出的纸带上选择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他测量了
点到
点、和
点到C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纸带上C点的速度VC=,重物的加速度为____。(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物下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研究轻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长度改变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步骤如下:
I.在离地面高度为h的光滑水平桌面上,沿着与桌子边缘垂直的方向放置一轻弹簧,其左端固定,右端与一质量为m的小钢球接触。当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小球恰好在桌子边缘;
II.如图所示,让小球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使小球沿水平方向射出桌面,小球在空中飞行后落到水平地面,水平射程为s;
弹簧长度压缩量(cm) |
1.00 |
1.50 |
2.00 |
2.50 |
3.00 |
3.50 |
小球飞行水平距离(m) |
1.01 |
1.50 |
2.01 |
2.48 |
3.01 |
3.50 |
(1)试推导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小球质量m、桌面离地的高度h、水平距离s等物理量的关系式。
(2)猜测弹簧的弹性势能EP与弹簧长度的压缩量x之间的关系。
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的直径时,测得的结果如图甲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d= mm。另一位学生用游标尺上标有20等分刻度的游标卡尺测一工件的长度,测得的结果如图乙所示,则该工件的长度L=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