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共9分,每小题3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
D.陈胜王王:称王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④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善于、擅长)用矛  B.一举而(毙命)
C.遂(抓,拿)矛而斗  D.弓手者忽(对……说)偷曰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皆服能则题名
B.弓手者事至村步     罔不势象形
C.曳矛而斗与外人间隔
D.见必与决生死    予独爱莲出污泥而不染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①、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弓手在与小偷决斗中取胜的原因,并说说你怎样看待弓手的取胜方式。

古诗文阅读
齐有甄彬者,有器业①。尝以一束苎②,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忽遽③,不记录。檀越④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因咏曰:“五月披羊裘负薪,岂拾遗者也?”彬后为郫⑤令,将行,辞太祖。时同列五人,上诫以廉慎。至于彬,独曰:“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选自刘敞《南北朝杂记》)
【注释】①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② 苎:zhù,即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③ 遽:匆忙。④ 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或出资举行法会的信众。⑤ 郫:pí,地名,今四川境内。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一束苎(曾经) B.于荆州长沙西库钱(抵押)
C.能见归(于是,就) D.五月披羊裘薪(背)

、下列划线词语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尝一束苎,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刀劈狼首
B.檀越能见归见渔人,大惊
C.彬后郫令武陵人捕鱼
D.辄以金半仰酬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齐有甄彬者,有器业。
②卿昔有还金之美,故不复以此诫也。
、甑彬具有怎样的品德?请结合文中事例,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一)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明日过桃源县,至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瘦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溯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袁中道《再游桃花源》)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渔人甚(2)便还家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欣然
(5)桃千余树 (6)源而上
.翻译句子。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
.乙文对桃花源的描写,与《桃花源记》中的描写,有极为相似之处,请根据提示,填出《桃花源记》中与之相近的句子。
(1)桃可千余树——
(2)花蕊藉地寸余——
(3)溯源而上——
.从选文中的描写看,桃花源外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刚好印证了《桃花源记》中的哪一点内容?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第3页(共8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阡陌交通交通:
(2)便要还家要:
(3)便扶向路向:
(4)后遂无问津者问津: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虚构的目的是什么?
、文中的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一)文言文阅读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很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写的《出师表》,“表”是_________。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斟酌损益()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翻译句子。(4)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___________。 
、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1),(2),(3)
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