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节倍思亲”,追根溯源,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的情结源于宗法制,下列对宗法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最大的特点是长子继承制 |
B.西周推行宗法制的主要作用是缓和奴隶社会的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
C.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所以鲁国内部再分封当然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
D.大宗和小宗既是兄弟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
下面为19世纪中期法国某城市居民死亡率和财产继承总值百分比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死亡率(%) |
财产继承总值(%) |
|
上层阶级 |
8.1 |
89.9 |
中等阶级 |
32.4 |
9.5 |
下层民众 |
59.5 |
0.6 |
A.阶级矛盾尖锐B.社会分化严重
C.经济发展迅速 D.死亡率不平衡
启蒙思想家康德说:“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
B.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
C.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
D.启蒙思想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条件 |
恩格斯指出:“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以下结论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没有法国的启蒙运动,就不会有法国大革命 |
B.德意志帝国的建筑材料是煤和铁,而不是铁和血 |
C.巴黎公社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的产儿 |
D.(美国)内战的主要争端是主权与自由,双方寸步不让 |
1774年,首届大陆会议接受了“平均代议”原则,州不论大小,在邦联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能力相同。而1787年制宪会议围绕“比例原则”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但最终确立了在参众两院实施“双重分配”的原则。这一转变
A.表明美国最终放弃了邦联体制 |
B.推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建立 |
C.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 |
D.有助于推动美国各州宪政改革 |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A.量刑程序不统一 | B.崇尚秩序和平衡 |
C.受习惯法伸缩性的影响 | D.平民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