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土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请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轻寡人__________ 
(2)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
(3)以头地耳_________ 
(4)秦王色 _________
、下列句子的译文正确的一项是(  )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是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原因。

、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类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B.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C.皆布衣之士也。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面对秦王的天子之怒,唐雎是如何进行反击的?
、秦王最后是“长跪而谢之”,说明了什么?这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唐雎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龙眼与伞迟之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②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③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④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⑤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⑥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了的最辛酸的一笔
⑦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⑧《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大学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和爱人因为工作忙,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选自《读者》2014年第2期)
文章为什么以“龙眼与伞”为题?
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后悔→“ ”的变化过程。
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第⑥小节加点的“最辛酸的一笔”具体指什么。
文章结尾说“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在你心目中,母爱是什么?请仿照文中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理由(不超过80字)
仿句:理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②善药。有自山泽来③,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④,咸誊清。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⑤。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⑥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
【注释】:①市: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②居:搜集出卖。③指从大山深泽来的采药人带来药材。④雠:出售、成交。⑤直:价值,价钱。⑥蚩:傻,无知。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誊清(   )(2)冀速(   )
(3)不能报(   ) (4)逐利以妻子(   )
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逐利活妻子 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B.不识遥与券而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C.谓我蚩妄者亦谬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D.市人以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翻译下列句子。
⑴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结合本文内容,说说宋清具有哪些性格。

阅读范晔的《王烈》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选自《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①少师事陈寔(shí):青年时曾在陈寔门下学习。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少为县吏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转功曹。②称:著称。③刑戮是甘:甘心受刑被杀。④乞:请求。⑤谢:有“看望”的意思。⑥一端:半匹。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烈闻而使人谢之()②或问其()
布一端()④暮,老父还()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少师事陈寔,以义行称

A.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B.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行道一人见而守之(两处,2分)
翻译下列句子。
⑴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全文看,盗牛者之所以能改邪归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节)
【注】①醮:jiào,改嫁,再婚。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下列句中加线的“以”与“言教是以碎耳”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怪之矣 B.先帝简拔遗陛下
C.可一战 D.其境过清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李密几岁时,因为母亲再嫁,他十分思念,直至生病。
B.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C.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
(1)则泣侧息涕:(2)华之善:
(3)斯语岂然:(4)后于家卒:
翻译下列句子。
(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译文: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

阅读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注】每:常常。 信然:确实这样。  先主:刘备。  就见:到那里拜访。 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  枉(wǎng):委屈。凡:总共。
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相同?()
A先帝不臣卑鄙则可得生者何不用也
B当奖率三军,定中原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
C臣布衣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D还旧都欲有求我也
下列句子不是省略句的是()

A.时先主屯新野 B.先主曰:“君与俱来。”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D.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4分)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