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_______;
2)本实验除图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________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用停表测出t=2S,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______" m/s。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现在有多家庭周末都选择去饭店吃饭,消除买菜、做饭之累。但每次张宏的妈妈总是不愿意,说有很多地沟油流入我县的餐饮行业。张宏认为:与压榨油相比,地沟油含有较多的盐,无论怎么提炼,盐都无法避免,于是想和班上同学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检查油品是否是地沟油或是否勾兑了地沟油。
(1)甲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操作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的错误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 ;
(2)乙同学的操作是:测得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l03.2 g后,把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乙所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是________mL;测量烧杯和杯中剩余牛奶的总质量时,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其总质量是___________ g,由此可算出该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_ kg/m3。
(3)丙同学的操作是: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再用量筒取一定体积V的牛奶倒入烧杯,再测量烧杯和杯中牛奶的总质量m,由此求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 ;
(4)请你分别对三个同学的实验做出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家有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为探究它究竟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用天平测量工艺品的质量。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时,发现天平的指针如甲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调节;称量的过程中,当他把一个20g放入托盘时指针在分度盘上摆动的范围如图乙所示,他的下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正确操作,测得工艺品质量如图所示为________g。
(2)通过其他途径知工艺品体积是25 cm3。对照表,该工艺品可能是由____________材料制成。
小明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凸透镜固定在50cm位置保持不动。
1)实验前,小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当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圆点时,小明测得圆点与凸透镜之间距离为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2)实验前 ,首先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上,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
3)小明调整好光源、凸透镜、光屏的高度后,却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接到蜡烛火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蜡烛位于20cm处时,光屏必须位于______cm 到______cm 之间,才能得到_____立______的清晰的像。
5) 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的是。()
6)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越来越短,可以观察到光屏上的像_____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7)如果用纸片遮住凸透镜的一半(或者假设凸透镜烂了一半),余下的一半透镜_____ (选填“能”或“不能”) 成像,但是会发现________。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中,某同学用茶色玻璃板、两个棋子A及B、刻度尺、白纸、平面镜支架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用茶色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
(2)现有3mm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则应该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如果选用另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3)实验中选择的两个棋子A、B,大小和形状应该(相同/不同),目的是可以验证像和物是否。
(4)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A/B)这一侧观察,移动茶色玻璃板后面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茶色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若棋子B始终不能与棋子A的像重合,则原因可能是。
(5)如果发现棋子A的像较暗,可以用手电筒正对(棋子A/棋子A的像)照射,这样就可以增加像的清晰度。
(6)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棋子B所在的位置,直接观察白纸,你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