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究串联电路的电压问题,小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其中R1是电阻箱,R2是定值电阻,电流表测量的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I,电压表测量的是A、B两点间的电压U。小芳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U1 /V |
1 |
2 |
3 |
4 |
5 |
6 |
U/V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R2/Ω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I/A |
0.9 |
0.8 |
0.7 |
0.6 |
0.5 |
0.4 |
U2/V |
9 |
8 |
7 |
6 |
5 |
4 |
请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归纳出电阻R2两端电压U2跟电压U1的关系: 。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凸透镜的焦距为 ,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 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
根据下列两个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电流做功的过程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一般情况下电流做功的多少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出。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通过此实验可以较形象的比较出电流做功的多少。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比较电流在不同情况下做功多少的,此过程中是把电能转化为 能;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向左调节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相同时间内物体被吊起的高度也变大了,这说明 。
(2)实际生活中,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量的产生,小明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 、 、 、 四个相同的容器密闭着等量空气并与 形管紧密相连,实验前 形管两端液面相平,将1、2和3、4导线分别接到电源两端。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 形管中 的变化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热量的多少:图甲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图乙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 的关系,综合分析图甲乙两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小明用弹簧测力计、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砝码和木块等实验器材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要想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该使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运动。此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
(2)分析本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请写出其中1条: 。
(3)根据图乙给出的数据点画出 关系图像。依据 关系图像,思考当 时如何确定滑动摩擦力的 大小,在图乙中纵坐标轴上用字母 标记 大小的位置并留下作图痕迹。
(4)自行车刹车时,捏手刹用的力越大,车子停的越快的原因是 。
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版上显示出了入射光 和反射光 的径迹,他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一个保留的方法: 。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 后,小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图乙方式放置,并以 为轴旋转该塑料板,观察塑料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探究 ,小明让光沿 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 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
(2)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 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调整后蜡烛 与蜡烛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移去蜡烛 ,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 的像,说明 。
如图甲所示为压力式托盘秤,当把物体放在压力托盘秤盘上时指针的示数就是物体的质量。
(1)某次测量时压力式托盘秤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示数是 。
(2)现在要利用压力式托盘秤、水、烧杯和细线来测量一个不规则小矿石块的密度。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实验步骤及测量的物理量,物理量要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实验过程烧杯中的水不能溢出。
①实验步骤和测量的物理量: 。
②用已知量和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小矿石块的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