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pH=3和pH=4的盐酸各10mL混合,所得溶液的pH=3.5 |
B.溶液中c(H+)越大,pH值也越大,溶液的酸性就越强 |
C.液氯虽然不导电,但溶于水后导电情况良好,因此,液氯也是电解质 |
D.当温度不变时,在纯水中加入强碱不会影响水的离子积常数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 |
B.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盛放NaOH溶液 |
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
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 |
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含甲基、乙基两个支链的烷烃有
A.2种 | B.3种 | C.4种 | D.5种 |
下列实验装置、选用的试剂或实验操作中,都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氨气 | B.用B装置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C.用C装置稀释浓硫酸 | D.用D装置除去CO2中的HCl |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A |
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 |
SO2表现还原性 |
B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能溶于浓硝酸 |
C |
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放出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
D |
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
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 |
下列现象或事实不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硝酸和氯水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
B.硫化钠和亚硫酸钠固体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
C.常温下铁和铂都不溶于浓硝酸 |
D.SO2和Na2SO3溶液都能使氯水褪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