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毛的革命已经为中国赢得了自尊和自信,也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工业化、技术进步,带来了统一和光荣。但是毛的激进实验也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害。”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毛泽东领导了一场把中国推向统一、复兴和现代化的革命。 |
B.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
C.该学者对毛泽东的评价存在绝对化倾向 |
D.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革”使社会付出沉重代价 |
世界近代史上,中国与前两次工业(科技)革命失之交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两弹一星”②“载人航天”③“籼型”杂交水稻④无线电报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艺术创作反映了时代特征,右图《上山下乡光荣》可以直接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A.三大改造和“双百方针”的贯彻 |
B.“三下乡”活动 |
C.“文化大革命”的历史 |
D.邓小平全面整顿思想 |
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盛,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之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插柳”最有可能是指
A.培育了近代海防和教育 | B.诱导了民族企业的产生 |
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 D.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 |
作为农耕文明政权与文化集结地和辐射中心的都城,承载着深邃的历史底蕴,而从西汉、唐和北宋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城市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突出反映了
A.工商皆本的主流思想 | B.学术文化的活跃 |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 B.强调严刑峻法 |
C.主张王霸并用 | D.提倡上善若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