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小灯泡上标有“6V,0.1A”字样,现要描绘该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0~3V,内阻2000Ω)
B 电压表(0~10V,内阻3000Ω)
C 电流表(0~0.3A,内阻2Ω)
D 电流表(0~6A,内阻1.5Ω)
E 滑动变阻器(2A,30Ω
F 滑动变阻器(0.5A,1000Ω)
G 学生电源(直流9V),及开关,导线等实验中所用的电压表应选____ _,电流表应选__ 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 __ 。
在右侧方框中画出实验原理图,要求电压能从0开始测量
(1)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③、④、⑤遮光筒、⑥光屏.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或的方法。
为了测试某种安全阀在外界环境为一个大气压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某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了一个简易测试装置,该装置是一个装有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可密闭容器.测试过程可分为如下操作步骤:
a.记录密闭容器内空气的初始温度t1;
b.当安全阀开始漏气时,记录容器内空气的温度t2;
c.用电加热器加热容器内的空气;
d.将待测安全阀安装在容器盖上;
e.盖紧装有安全阀的容器盖,将一定量空气密闭在容器内.(1)将每一步骤前的字母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
(2)若测得的温度分别为t1=27℃,t2=87℃,已知大气压强为1.0×105Pa,则测试结果是:这个安全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是.
利用光电管产生光电流的电路如图3所示,电源的正极应接在端(填“a”或“b”);若电流表读数为8μA,则每秒从光电管阴极发射的光电子至少是个(已知电子电量为1.6×10-19C).
(2009年北京卷)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1),并选用缝间距d=0.2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mm。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①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1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2(a)所示,图2(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号,此时图2(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1=1.16mm;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3(a)所示,此时图3(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2= ;
②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
= mm;这种色光的波长
= nm。
(1)放射性物质
和
的核衰变方程分别为:
方程中的
代表的是,
代表的是.
(2)如图所示,铅盒内装有能释放
、
和
近铅盒的顶部加上电场E或磁场
,在图
中分别画出射线运动轨迹的示意图.(在所画轨迹上须标明是
、
和
中的哪种射线)
(3)带电粒子的荷质比
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荷质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他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首先在两极板
之间不加任何电场、磁场,开启阴极射线管电源,发射的电子束从两极板中央通过,在荧屏的正中心处观察到一个亮点;
B.在
两极板间加合适的电场:加极性如图所示的电压,并逐步调节增大,使荧屏上的亮点逐渐向荧屏下方偏移,直到荧屏上恰好看不见亮点为止,记下此时外加电压为
.请问本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C.保持步骤
中的电压
不变,对
区域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磁场B,使荧屏正中心处重现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
②根据上述实验步骤 ,同学们正确地推算出电子的荷质比与外加电场\,磁场及其他相关量的关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