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螺旋测微器的精度是0.01mm,在下图中的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6.620mm,请在刻度线旁边的方框内标出相应的数以符合给出的数,若另制一个螺旋测微器,使其精度提高到0.005mm,而螺旋测微器的螺矩仍保持0.5mm不变,可采用的方法是:
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测量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在纸带上选择较清晰的点作为计时起点,并取该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隔一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记为1、2、……6,并测量出点1、2、……6与0点的距离分别为x1、x2……x6,若点0和点1间的时间为T,根据测量的数据画出出图象如图所示,若图象的斜率为k,纵截距为b,则计时起点重物的速度为____,重物的加速度为____。(结果用含有字母“b”、 “k”的表达式表示)
如图所示是三个涉及纸带和打点计时器的实验装置图.在三个实验装置中,摩擦力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
A.甲 B.乙 C.丙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 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1.5V,内电阻约1.0)
B. 电压表V(量程0—3V,内阻RV约为1000)
C. 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RA约为1)
D. 滑动变阻器R1(0—20,10A)
E. 滑动变阻器R2(0—200,1A)
F. 开关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a)、(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通电前应该把变阻器的阻值调至_______(填“最左边”或“最右边”)
(3)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测出的数据绘出的U—I图线,则由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V,内阻r=________。(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4)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按正确图示的方式连接所测得的电源电动势和电源电动势的真实值的关系为:E测______E真(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用游标为20分度的卡尺测量其长度如图,由图可知其长度为____________mm;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其直径如上图,由图可知其直径为___________mm;
某同学在做“测定木板与木块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时,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木板固定,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如下图(a)所示.
方案二:用弹簧测力计钩住木块,用力拉动木板,如下图(b)所示.除了实验必须的弹簧测力计、木块、木板、细线外,该同学还准备了若干重量均为2.00N的砝码.
(1)上述两种方案中,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案是,理由是。
(2)该同学在木块上加放砝码,改变木块对木板的压力,记录了5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砝码/个数 |
0 |
1 |
2 |
3 |
4 |
砝码对木块压力/N |
0 |
2.00 |
4.00 |
6.00 |
8.00 |
测力计读数/N |
1.50 |
2.00 |
2.50 |
2.90 |
3.50 |
请根据上述数据在坐标纸上(上图(c)中)作出摩擦力f和砝码对木块的压力F的关系图象(以F为横坐标)。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由图象可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