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__________cm。
(2)小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上图所示,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保持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将烛焰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位置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像,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___。
(3)小华同学对凸透镜成像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了2cm,结果发现屏上烛焰的像变的模糊,接着她将同学的近视眼镜放在透镜左侧附近并左右移动进行调节,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又重新变的清晰,此成像过程就是______________的矫正原理。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聪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为 6 V ,滑动变阻器规格为" 50 Ω 2 A ",有 5 Ω 10 Ω 15 Ω 25 Ω 30 Ω 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2)将 5 Ω 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片 P 发现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始终无示数,其原因可能是定值电阻   (选填"断路"或"短路" )

(3)排除故障后,使电压表示数为 U 1 ,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此时电流为    A ,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

(4)将 5 Ω 的电阻分别换成 10 Ω 15 Ω 25 Ω 30 Ω 的电阻,继续实验。小聪发现当定值电阻为 30 Ω 时,无法完成实验。为了让 30 Ω 的电阻也能完成实验,他设计了如下三个调整方案。其中方案有错误的是   (选填" A "、" B "或" C " )

A . 在电路中多串联一个 10 Ω 的电阻,其余操作不变

B . U 1 不变,改变电源电压,电源电压的取值范围是 2 V - 4 . 4 V

C . 电源电压不变,改变 U 1 的大小(视需要选取电压表、电流表量程), U 1 的取值范围是 2 . 25 V - 6 V

(5)实验完毕,得到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   比。

如图是"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其步骤如下: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满袋水的重力为 2 N (不计袋子厚度和重力);

(2)乙图,将水袋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 . 2 N ,此时水袋所受浮力为    N

(3)丙图,继续让水袋下沉,但未浸没,水袋所受浮力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

(4)丁图,水袋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0 N 。由此   (选填"能"或"不能" ) 得到结论:此时水袋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

(5)设丙图中水袋受到的浮力为 F ,排开水所受到的重力为 G ,则 F    G (选填" = "或" " )

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 EO 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 ) 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3)小明发现实验中所用的激光垂直照在光屏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直线,这样使实验中更容易观察光路。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于是拆开激光笔。如图乙所示,一束很细的激光发射出来后通过一个透明的圆柱体,由于圆柱体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 ) 作用,最终使激光在光屏上展开得很宽。

如图甲所示是测量未知电阻 的实验电路,定值电阻

(1)请完善实验步骤

①只闭合开关 ,读出并记录电压表示数

②只闭合开关   ,读出并记录电压表示数

(2)若 的大小如图乙所示,    ,则   

(3)为了多测几组实验数据减小实验误差,实验电路应如何改进?请画出改进后的电路图。

利用激光笔和水槽等器材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的折射现象,如图是光束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径迹。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2)为了提高光在水中传播径迹的可见度,可采取的措施有①   ; 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