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思勰《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一观点强调了
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 | 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 |
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 | D.勤劳致富 |
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任地》:“时至而作,渴时而止。”以上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 | B.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 |
C.尊重自然规律 | D.注重因地制宜 |
“鞭打春牛”是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节目(下图)。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假牛,也叫“土牛”。据考证,这一风俗在周代已经出现,《周礼月冷》中的“出土牛以送寒意”就是最早的记述。“鞭打春牛”的习俗,反映 ()
A.我国古代对牛的高度重视 |
B.牛耕在西周时期已经出现并推广 |
C.是我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的标志 |
D.说明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巨大影响 |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
A.耕作方式的进步 | B.土地制度的变化 |
C.手工业的进步 | D.赋税制度的变化 |
“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所能享有的最低收入、经济安全以及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二战后,世界上所有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②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③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财富分配不均
④20世纪末,美、英、法等国开始减少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