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宋朝湖州(今浙江省北部)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今浙江省西部)“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今江苏吴县)“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宋代
A.经济结构变动 | B.农产品商品化 |
C.小农经济衰落 | D.经济重心南移 |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班固的经济思想是
A.重农抑商 | B.重商抑农 |
C.农商皆本 | D.重视农业 |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官营专卖 | B.朝贡贸易 |
C.市坊制度 | D.闭关锁国 |
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下列符合史实的是
A.春秋时牛耕技术普及全国 |
B.秦朝出现了较轻便的耧车 |
C.宋代出现能控制耕土深浅的曲辕犁 |
D.唐代出现农业灌溉工具筒车 |
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生活方式。下列学生的言论,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买粮、棉、油得凭票证 | B.人们普遍注重节约和奉献 |
C.一家人在电视上看春节联欢晚会 | D.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差别不大 |